藍藻門的1個營穿鈣生活的廣泛分佈的屬;異名:巖線藻。藻體有一個相當複雜的系統,是有異絲體性的原植體,可分為匍匐部和穿鈣部兩部分。匍匐部是由孢子在基質上萌發後最先形成的,是分佈在基質表面的多細胞組列,細胞具較厚的膠質膜;絲體平鋪,有反復多次的分枝,並交織成多組列的地氈狀;這種絲體稱為初級絲體,或稱基絲體。由初級絲體上,產生許多直走的穿鈣的假根狀的次生絲體或稱穿鈣絲體;穿鈣絲體的細胞,長短不一,一般細胞長的為簇集藍枝藻,短的為藤壺藍枝藻。穿鈣絲體是具有側枝的分分枝系統,在石灰質基質中穿越,因此又名石內絲體。它們由絲體的頂端細胞縱裂後,產生雙叉或四叉式分枝,或是由一個或多個細胞,從主軸的側面伸出,由此發育成為側枝的。

  內生孢子囊較大,產生於匍匐部絲體的細胞間,或由絲體的頂部細胞所發育而成;其內含物經反復多次的分裂後,形成無數的內生孢子。

  本屬在系統上的地位較高之處在於其異絲體性;它不同於其他絲狀藍藻之處在於無段殖體和異形胞;此外,其繁殖方法中除產生內生孢子外,沒有厚壁孢子的產生,也是特殊的。

  本屬共有10種,中國僅有2種。藻體棲居在海洋或淡水中的各式樣的貝類、螺類以及藤壺或具有石灰質骨架的珊瑚、海百合和含有石灰質的海藻上,或海邊的碳酸鈣巖石、石塊上,形成多種色彩的藻簇或團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