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代官修滿族先世及其有關東北諸民族的重要史籍。清高宗弘曆於乾隆四十二年(1777)諭,將“建州之沿革、滿洲之始基,與夫古今地名同異”,“詳加稽考、勒為一書”。大學士阿桂(1717~1797,正藍旗滿洲人)、於敏中(1714~1779,江蘇金壇人)等奉敕撰。翌年書成,共20卷。內容分4門:①部族(卷1至卷7),上溯肅慎以及挹婁、勿吉、靺鞨、完顏諸部和相鄰近的索倫、費雅喀等部的興衰,稽核史籍,考訂異同。②疆域(卷8至卷13),始自肅慎,迄至元時,凡史冊所載載諸城鎮村寨,按其方位,證以當時地理形勢,分條辨釋,並將遼、金宮室建置和古跡載入,附以明衛所城站考。③山川(卷14至卷15),對其名川勝地據地志所載,古今互證,析異定訛,不可考者存疑。④國俗(卷16至卷20),對滿族及其先民的習俗、祭祀、物產等分條臚列,並就騎射的起源和飲食特點等方面繁征博引;還以渤海的文獻、金源的官制,附錄於此。此書系清統治者為炫耀其先世淵源久遠、部族眾多的發祥歷史而作,對女真各部與明王朝的隸屬關系,力加隱晦;對於建州三衛,尤有所諱,略而不論。但是,由於書中全面地系統地搜輯瞭有關文獻資料,仍不失為研究東北史地和滿族等諸民族的重要參考資料。

欽定滿洲源流考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