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學良

  中國當代語言學傢。字蜀原,漢族。山東省榮成縣人,生於1913年6月22日,1999年4月4日逝於北京。長於中國少數民族語文,並通文學。早年就讀於北京大學中國文學系和文科研究所。1938年起曾任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助理研究員,前中央大學、東方語言專科學校的副教授、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任北京大學東方語文系副教授、中央民族學院少數民族語文系教授和系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所副所長。他長期從事民族語言教學和研究,對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的調查研究做瞭許多開創性工作。1947年在《彝文作祭獻藥供牲經譯註》一書中最早指出彝語中有松緊元音的對立。所著《撒尼彝語研究》(1951)一書是中國第一部較全面系統地論述彝語的學術專著。另撰有《彝語‘20’和‘70’的音變》,用比較語言學的方法,提出彝語數字音變的論據。馬學良從1939年起,先後在雲南彝族地區調查彝語和學習彝文經典數年,還著有《彝文作齋經譯註》、《雲南彝族禮俗研究文集》。他關於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和宗教方面的著譯有:《論少數民族民間文學與語言學、民族學的關系》,指出民族文學的多科性問題;《明代彝文金石文獻中所見的彝族宗教信仰》;與今旦合譯《苗族史詩》。還主編瞭《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選》。他長期致力於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教育工作,為發展民族語言、文學培養瞭大批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