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伏爾加河上遊的居民。舊稱“切列米斯人”。約62.2萬人(1979),主要分佈在馬裡自治共和國境內,部分分佈在巴什基爾、烏德莫爾特、韃靼自治共和國以及基洛夫、高爾基、彼爾姆和斯維爾德洛夫等地。屬歐羅巴人種與蒙古人種的混合類型。使用馬裡語,按住地分成東部、西北部、山區和草原4種方言,屬烏拉爾語系芬蘭-烏戈爾語族。有文字。16世紀起改信東正教,但直到20世紀初還保留著原始迷信(尤其是祖先崇拜)。馬裡人的祖先可溯源為西元初就已分佈在伏爾加河沿岸(多在右岸)的古古老居民。後來又吸收瞭伏爾加河流域的莫爾多瓦人,楚瓦什人和烏德穆爾特人等民族成分。8世紀時受可薩人統治,9~13世紀先後被保加爾人和韃靼人征服。16世紀中期,住地被沙俄兼並,從此深受俄羅斯人的影響。1918年建立蘇維埃政權,1920年成立馬裡自治州,1936年底改為自治共和國。馬裡人自古從事農業,種植黑麥、蕎麥、糧食用豆類作物、小麥、長纖維亞麻等。十月革命後,工農業生產得到較快發展。

  馬裡人住壁桁式的木結構房屋,屋頂用薄木板覆蓋。婦女穿古羅馬式的白色短袖長襯衫,外罩敞襟上衣,束腰帶;男子除穿古羅馬式短袖襯衫和束腰帶外,還穿緊身褲。男女外衣都繡有艷麗的花紋和圖案。在文化和生活方面保持著許多古老的民族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