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印度民族之一。亦稱為“馬哈拉施特拉人”、“馬拉塔人”。約有5000萬人(1980),主要分佈在馬哈拉斯特拉邦,其他邦也有分佈。屬歐羅巴人種地中海類型。使用馬拉地語,屬印歐語系印度語族。有以梵文天城體字母為基礎的文字。多信印度教,部分人信耆那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馬拉地人系雅利安人與當地的達羅毗荼人混合,並吸收拉傑普特人、古賈爾人、阿赫爾人等成分逐漸形成的。他們在歷史上曾建立摩訶剌陀國,1674年建立強大的馬拉塔帝國。1775~1817年間數次發動武裝鬥鬥爭,反抗葡、英入侵,失敗後遭受殖民統治。1960年建邦。種姓制度甚嚴,分為三大部分,即阿斯爾馬拉地、貢畢馬拉地和貢格利馬拉地。阿斯爾馬拉地人自稱是上層拉傑普特人的後裔,過去多是封建地主和王公貴族。其他兩部分被認為是下層馬赫拉塔人的子孫,歷來當農民、牧民、仆役和兵士。三部分人之間原則上互不通婚。馬拉地人文學、藝術歷史悠久,早在13世紀已有本民族的文學書籍。農村居民愛穿緊袖或短袖無領衫,纏大頭巾;城市男子愛戴黑圓帽,留翅胡,婦女穿方格紗麗。大多從事農業,種植水稻、棉花、小麥和豆類。近年來資本主義經濟有所發展,但廣大農村仍以小農經濟為主。

馬拉地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