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民族史學者。字松齡,又作松舲。山西省昔陽縣人。自幼喪父,傢貧,由寡母撫養成長。1929年從太原進山中學畢業後,考入南京中央大學社會學系,攻民族學專業。1933年畢業,留校任助教,自學比較語言學、體質人類學、考古學、民族調查方法等課程。1936年轉中央博物院任職,先後在四川大涼山、川西北等地考察彝、藏、嘉戎、羌等族的社會歷史。從1942年起,相繼在東北大學(四川)、金陵大學(成都)、四川大學等校任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浙江大學、復旦大學教授。。1955年調西北大學任教授,並根據國傢規劃籌建西北民族史研究室,任該室主任。治學刻苦嚴謹,勤於讀書,尤重實際考察研究,以新得資料補充和更正舊書記載之漏誤。努力學習馬列著作,在教學和科研中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方法為指導,後期著述多有新的見解。已發表的主要論著有《康藏民族之分類體質種屬及社會組織》、《涼山羅夷的族譜》、《嘉戎民族社會史》、《缽教源流》、《中國西南民族分類》、《論匈奴部落國傢的奴隸制》,以及《突厥人和突厥汗國》、《南詔國內的部族組成和奴隸制度》、《北狄與匈奴》、《烏桓與鮮卑》等。遺著有《涼山羅夷考察》、《彝族古代史初稿》《氐與羌》、《碑銘所見前秦至隋初的關中部族》和《清代同治年間陜西回民起義調查資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