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阿勒泰語系 滿-通古斯語族 滿語支。中國滿族曾經使用過的語言,約從18世紀末19世紀初逐漸衰亡。在黑龍江省的愛輝縣和富裕縣,還有為數不多的人能講滿語。滿語同蒙古語的關係要比同突厥語的關係近。分為北部和南部兩個方言,後者是文學語言的方言基礎。16世紀末,在蒙古文的基礎上創制瞭滿文。現在,滿族通用漢語文。

  語音 ①從滿文所反映的語音系統來看,滿語共有ɑ、ə、i、o、u、ʊ6個母音,,n、k、ɡ、x、b、p、s、ʂ、t、d、l、m、tʂ、愨、j、r、f、w、ŋ19個輔音。②元音分為陽性(ɑ、o、ʊ),陰性(ə)和中性(i、u)。在大部分詞裡,同性元音互相和諧,異性元音互相排斥,中性元音可以出現在陽、陰性元音的前後。如:ɑtʂɑlɑmbi“相合”,ontʂodombi“寬宥”,χʊdɑʂɑmbi“做生意”,əbərəmbi“疲倦”,itʂəmləmbi“更新”,χʊkilɑmbi“合夥”,gəlfiən“淺”,ujɑʂɑmbi“反芻”,gələsu“小心人”。由於元音性屬不同,形成瞭一些在詞形上和意義上相對稱的詞。一部分對偶詞反映瞭自然界中性別的對立。如χɑχɑ“男”—xəxə“女”,gɑrudɑi“鳳”—gərudəi“凰”。③輔音也有和諧現象。如舌根音k、ɡ、x,和小舌音q、G、χ,從和諧的角度看,也可以視作陰陽不同的兩類。除少數詞外,隻有同性的輔音才能出現在一個詞裡。如Gɑqdɑχʊn“瘦長”,χɑlχʊqɑn“略熱”,kənəxun愨ətʂukə“可疑的”,ɡəxukən“略明亮”。④音節結構以開音節結尾占優勢。除狀詞及少數詞外,隻有輔音n能出現在詞末。r、ŋ不能出現在詞首,ŋ不能出現在元音的前面。⑤大多數通古斯語支語言不對立的輔音p和f;s和ʂ,在滿語裡是對立的音位。如,polori“大笸籮”,forombi“紡”,sɑmbi“知道”,ʂɑmbi“瞧”。

  語法 ①既有粘著語的特點,又有很發達的分析形式,並且大量地使用虛詞做為表達語法意義的手段。如有幾種復數附加成分,但隻加在表人的名詞後。說明一個以上的事物,用詞組的方式表示。②格的數目有限,句子裡詞與詞之間的關系也常用後置詞表示。③滿語缺乏大部分滿-通古斯語族語言所具有的人稱領屬形式和反身領屬形式。充當謂語的名詞和代詞以加附加成分-ŋɡə表示某物是屬於何人、何物所有的。如ərə(這)morin(馬)miniŋɡə(我的)“這匹馬是我的”。而這種表達方式是大多數滿-通古斯語族語言所沒有的。④動詞沒有人稱。⑤使動態和被動態的附加成分語音形式相同,需根據被支配的名詞或代詞後面所加的格附加成分識別。⑥狀詞很豐富,有使話語生動和富於形象的作用。如,tʂɑŋtʂɑŋ“形容鐘聲”,tʂɑŋʨiŋ“形容鐘磬聲”,tʂɑŋsəmə“形容彈硬弓弦聲”,tʂɑŋsəmə“形容東西很硬的樣子”,tʂɑŋsəmə(ɡətʂəxə)“形容(冰)凍得很結實”。⑦語序是:主語在前,謂語在後,賓語在動詞謂語前,定語在中心語前。⑧有較多的從屬連詞,連接從句和主句。此外,從句還通過充當謂語的形動形式動詞和副動形式動詞的附加成分和主句相連。用引述動詞səmbi來聯系從句和主句,可以包含近百個詞,能把很多的意思組織到句子裡。

  詞匯 有關騎射、狩獵和早期社會組織方面的詞很豐富,而有關官職、宮廷器用、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詞是在滿族統治階級進入中原後逐漸充實起來的。滿語的構詞附加成分也很豐富,同一個詞根由於加不同的附加成分,可構成一系列的新詞,或和其他詞素相結合構成具有單一語義的合成詞。例如,由詞根ɑli-“承受”可以派生或與其他詞素合成為以下的詞:ɑlibu-“呈遞”,ɑlibun“呈子”,ɑilGɑn“座子,托子”,ɑliqʊ“盤子”,ɑliqʊlɑ-“把東西裝成盤”,ɑlibunʥi-“來獻”,ɑlburəbuqdɑn“手本,即名帖”,ɑliχɑɑmbɑn“尚書(官名)”,ɑliməGɑimbi“接受,應允”,ɑlimbɑχɑrɑqʊ“不勝(榮幸)”。另外,也有一些仿造漢語詞的模式構成的詞,如tɑŋɡʊ(百)χɑlɑ(姓)“百姓(區別於官吏)”,ɑbqɑi(天)ʂu(文)“天文”,ilɑn(三)tɑʨiɕɑn(教導)ujun(九)əjən(水流)“三教九流”。借用漢語詞的方式是:①音譯,如dəŋ愨ɑn“燈”(來自漢語“燈盞”)。②音譯加一定的語音成分,如pusəri“鋪子”(來自漢語的“鋪子”)。③譯註,如biɑo(表)bitəxə(書)“表”(奏章的一種)。此外,還借用其他民族的語詞。滿語所保留的一些古蒙古語詞,在現代蒙古語中已經消失,如ɑlɑʂɑn“駑馬”,qɑnɑGɑn“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