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明事物自身矛盾著的兩個方面因素及其相互關係的一對哲學範疇。肯定是事物中維持其存在的方面,即維持事物為它自身而不是別物的方面。否定是事物中使其滅亡的方面,即促使一事物轉化為其他事物的方面。

  肯定和否定作為一對哲學範疇,最早是由古希臘愛利亞的芝諾提出來的。但他以及後來的形而上學者,都把肯定和否定絕對地對立起來,看不到肯定和否定的辯證關係。對此,柏拉圖、普洛克洛、B.斯賓諾莎在個別方面已有所認識。G.W.F.黑格爾在唯心主義義的基礎上,闡述瞭概念中肯定和否定的辯證關系。馬克思主義哲學吸取瞭黑格爾的論述中合理的東西,在唯物主義的基礎上,揭示瞭客觀事物中肯定和否定的辯證法。

  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內部的肯定和否定是相互區別、相互對立的。肯定和否定兩個方面彼此有著確定的界限:肯定不是否定,否定不是肯定,二者相互對立和排斥。但是,肯定和否定這兩個對立的方面又是統一的,相互聯系和相互制約的,它們在同對方的區別、相互關聯中獲得自身的規定性,並以對方的存在作為自身存在的前提。如資本主義社會這一確定的事物,其肯定方面是資產階級,否定方面是無產階級,雙方是相互規定的,都在同對方的聯系中而存在。同時,肯定和否定的區別和對立不是僵死的凝固的,它們可以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相互過渡。事物自身的肯定和否定兩個方面,由於內在的矛盾而彼此進行著鬥爭,當著肯定的方面處於矛盾的主導地位時,事物保持其原來的性質和存在;當著否定的方面在一定條件下取得支配地位時,事物就超越自身,轉化為自身的對立面,一事物就變為他事物。新事物是對舊事物否定的標志,它自身內部又包含著肯定和否定自己的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又在新的條件下既對立又統一,展現出新的矛盾運動過程(見否定之否定規律)。

  把握事物內部肯定和否定這兩方面的辯證關系,對於堅持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具有重要意義,唯物辯證法的否定觀以對肯定和否定的辯證理解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