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伊斯蘭教教派。伊斯蘭教傳入中國後最早形成的一個教派。初無定名,18世紀以來為與其他派別相區別始被稱為“格底目”(阿拉伯語,意為古老),又稱尊古派或老教。遵循遜尼派的正統信仰修持,總其教義是“認主從聖”。在教法上屬哈乃斐學派,重視五功和六大信仰。靜修參悟被視為一種副功。以清真寺為中心,包括附近穆斯林居民,構成教坊,實行教坊之間互不隸屬的單一教坊制。教坊的組織形式是“三掌教”制。由領拜伊瑪目、講經宣教的赫蒂佈和呼喚禮拜的穆艾津(宣禮師)組成,清末被開學阿訇訇、二阿訇、穆艾津以及學董、鄉老所代替。學董是一坊內宗教事務的實際掌權者,開學阿訇亦受其制約。

  格底目派尊崇正統,虔守老規舊矩,重視細微末節的儀式。該派雖對門宦制度持異議,並反對朝拜拱北,但不反對任何門宦的道乘功修,也不攻擊任何教派和門宦的宗教操守。在教派紛爭中持寬容溫和態度,是中國伊斯蘭教的多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