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山族固有的宗教。該族約40萬人,散居於臺灣省各地,其中有西部平原的平埔人,居住於中部山區、東部沿海縱谷平原的泰雅人、賽夏人、曹人、佈農人、排灣人、魯凱人、卑南人、阿美人和蘭嶼的雅美人。17世紀前,還過著原始社會生活。其後在荷蘭殖民主義統治下,有基督教的傳入,但本民族固有的宗教信仰仍占一定地位。

  靈魂觀念 高山族認為一切生物都有靈魂。人的靈魂有生靈與死靈之分,生靈附在活人人身上,人死後生靈則變為死靈。死靈又有善惡之分,凡被認為生前積善或有功者的善靈,進入天府、靈界,死於非命者的惡靈則到處飄蕩,沒有歸宿,危害活人。阿美人認為人體有魂和魄,死後魂升天成為祖靈;魄則化為泥土而消失。泰雅人認為人隻有一個靈魂,而佈農人、曹人又認為人身有左右二靈,左善,右惡。卑南人認為人身有三靈,附在頭上與左右肩頭。

祖先木雕像

  除靈魂外,高山族將神分為善、惡兩種。善神是祭祀與祈禱的對象,如天地山川之神等;惡神是禳祓詛咒的對象,如疾病與災禍之神。還有創造宇宙的最高主神的觀念,如“利加寧”、“哈冒”分別為佈農人和曹人心目中的最高主神。

  祭祀儀式 高山族宗教的基本活動。祭祀對象繁雜,形式多樣。以舉行祭儀的時間分,有定期和臨時兩類。定期祭儀有農事祭、狩獵祭、河川祭等;臨時祭儀是在發生特殊事故或災禍降臨時舉行。

  ①農事祭祀。包括開墾祭、播種祭、收獲祭、開倉嘗新祭等,以播種祭與收獲祭為主。(a)播種祭。以粟播種祭為主,稻、黍、薯、芋的播種祭儀,通常附在粟播種祭內一並舉行,但也有依不同作物而分別舉行的。祭祀儀式在播種前舉行,祭期一般為五六天。祭前,男子出獵,女人釀酒制糕。泰雅人舉行粟播種祭時,第一日各傢派代表到祭司傢,準備祭品;夜半,祭司和代表二人,帶酒肉祭品及粟,到田間斬草開地一方,播粟種數粒,並將部分祭品埋於土內,灑酒於地,祭告祖靈保祐。天亮後,攜帶部分祭品回村社,宴飲終日。有些泰雅人還在田中、谷倉等處捕鼠捉蟲。曹人的祭儀共進行六天;第一天捕魚,第二天選種,第三天象征性播種,第四天正式播種,第五天開禁休息,第六天建田舍。阿美人的祭儀分初播與終播兩段,各戶分別舉行。初播祭時在田中祭告農神與祖靈,終播祭則為祭谷神等祈求豐收,最後歡宴。(b) 收獲祭。阿裡山曹人的粟收獲祭稱“冒卡瑤”,祭前八日舉行部落會議,協商確定祭祀日期。祭期第一日齋戒、掃除,第二日外宿,第三日洗滌衣服器具,第四日攜祭品赴田間祭告粟神、摘穗,第五日試食新粟,第六日割祭粟,第七日藏置祭粟,第八日至第十日收割,第十一日藏置粟種,準備祭事,第十二日攜酒和米糕入山作祭,第十三日以後為狩獵祭、敵首祭、成年祭、道路祭等。佈農人稱收獲祭為“薩敖拉拉”,第一日釀酒,第二、三日休息、禁忌,第五日起祭司齋戒五天,第九日起各祭司到田中摘穗兩三枝祭粟神,定期收割,收割完畢,共同宴飲。

  ②漁獵祭祀。大多在收獲祭後舉行。狩獵祭祀對象為獵神或獸靈,祈求狩獵順利,獵物豐盛與人身安全。漁祭又稱河川祭。祈求捕撈豐收和漁人安全。曹人的河川祭多在狩獵祭後由各傢男子到河邊舉行。蘭嶼的雅美人,因捕魚在經濟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故漁祭儀式繁多,有漁組結成祭、漁組招魚祭、小船初漁祭、飛魚幹收藏祭、飛魚終食祭等。

  ③祖靈祭祀。各地祖靈觀念不一。泰雅人的祖靈是一切祭祀的主要對象。相反,曹人幾乎沒有祖靈觀念,隻有社祭,沒有祖靈崇拜。賽夏人、佈農人、阿美人則將農祖與祖靈相提並論。隻有排灣人、魯凱人和卑南人具有比較明確的祖靈觀念,設有祖靈之屋供祭祀之用,致祭時有招魂、送靈等儀式。祖靈祭常在收獲祭後或與收獲祭合並舉行,以祈求豐收和子孫繁榮。祭儀各地不一。泰雅人於祭祖日清早各傢分別搗粟捏成飯團,用檞葉和麻絲包紮,由傢長拿到祭司傢;將飯團縛在祭司傢預先準備好的樹枝或新竹上,然後,祭司率領各傢長進山,大傢再將飯團縛於大樹枝上。祭司大聲呼叫諸祖之名,唱祝詞。祭畢,回村宴飲。賽夏人祭祖時,各傢攜帶糯粟糕,到祭司傢中,向懸在梁上作為祖靈神位的神物袋致祭。祭畢,分糕各自回傢聚飲。(見彩圖)

高山族祖靈石像

  喪葬禮儀 多為土葬。病人死後(有的在彌留之際)即移置在地,親屬為之梳洗換裝,然後屈其下肢於胸前,作蹲踞狀,用佈包裹緊縛下葬。葬法各地不盡一致。泰雅人在死者床下挖深約二米的圓穴,下葬時死者面向河岸,以死者生前用過的器具陪葬。上蓋石板,覆土與地平。賽夏人一般在野外僻靜處挖穴為墓,移屍穴旁,由近親以左足踢屍入穴,上蓋包屍佈、茅草,填土踏平。屍入穴中以面東為吉,面西為兇。佈農人、曹人和魯凱人均在室內挖穴為墓。佈農人下葬時,男性面向東,女性面向西。卑南人不論男女,下葬時均頭向西,臉朝上,排灣人、阿美人、雅美人的葬地一般都在室外,或在住房北側,或在海濱樹林裡。

  自殺、溺死以及難產致死者,均被認為不吉。喪葬從簡,或火葬,或就地掩埋;也有暴屍海邊崖上,被稱為崖葬的(包括傢貧無力營葬)。難產致死埋於室內者,則全傢棄屋他遷,另建新房。

  巫師與巫術 高山族有專門為人念咒祈禱、驅除邪祟的巫師。北部高山族以女巫為多,一般認為女巫的巫術比男巫高明,多為世襲。南部高山族也以女巫居多,但認為兩者並無巫術高低的區別。不論男女,必須經過學習才能取得巫師資格。巫師的社會地位頗高,受到人們的敬畏。酬謝巫師的禮物,一般為豬肉、雞、谷物等,祭祀的供品,一般也歸巫師。佈農人與阿美人還有宴請巫師的習慣。主要的巫術有宣托、壓勝、禳祓等幾種。

  ①宣托。將祈求的目的通神,求神給予指示。泰雅人以二根竹箸插於兩足趾之間,然後在兩箸端橫置一根小竹管,如果竹管固定在上端,則認為神的答復是肯定的;如果掉落,則認為神的答復是否定的。卑南人女巫在作法時,置法物於地,手搖銅鈴,然後根據鈴聲判定神意。

巫師

  ②壓勝。通常被用作驅除疾病的方法。外出時,掛菖蒲根於胸前,夜間行路時塗爐灰於額上,認為可保平安。如用茅葉多次拂觸病人身體,認為可以治愈疾病;或認為用線將病人與豬、雞相連,使疫病移於豬、雞,然後宰殺,即可使疫病消失。

  ③禳祓。用於解除一般性的災禍。賽夏人在淫雨中有祈晴的禳祓祭。佈農人對橫死者行禳祓祭以驅除邪祟。阿美人在疾病流行時要請巫師參加禳祓。泰雅人產兒十天至十二天時,要由產婦抱嬰兒到室外見天日,行禳祓術,認為這樣可保障嬰兒不受惡靈侵擾。此外,還盛行占卜,並有種類繁多的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