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認識所正確反映的不依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內容。是唯物主義針對唯心主義真理觀把真理歸結為意識的特性而提出的概念。列寧說:“有沒有客觀真理?就是說,在人的表像中能否有不依賴於主體、不依賴於人、不依賴於人類的內容?”(《列寧選集》第2卷,第121頁)。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相反的。唯物主義認為物質世界的存在不依賴於任何個人的意識,不依賴於全人類的意識,也不依賴於以任何名義虛構出來的精神實體。認識是物質世界的種種現象及其規律性在人的頭腦中的反映。。認識是否真理,取決於它是否如實地反映瞭物質世界的本來面貌,即是否具有不依賴於主體的內容。真理是認識主體對客觀對象的反映,它的形式雖然是主觀的,但它的內容是客觀的,是不以主體的意志為轉移的。一切科學定律、一切真判斷,都是由於它的內容具有客觀性才能稱為真理。即使是“形式”的真理,如邏輯上的永真式,也是由於它以高度抽象的形式如實地反映瞭物質世界中最普遍的客觀聯系才成為真理。按照唯物主義的真理觀,一切真理都是客觀真理;“主觀真理”並不是真理。

  唯心主義否認客觀真理。一般說來,主觀唯心主義對客觀真理的否定是直接的、露骨的,它們把真理歸結為主體的意識。例如,普羅泰戈拉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各類實證主義都把真理僅僅歸結為“經驗”的形式,實用主義則把真理歸結為“有用”的“效果”或“作業假說”等等。客觀唯心主義對客觀真理的否定一般是迂回的、隱蔽的,它並不直接把真理歸結為個人或人類的意識,而歸結為某種超人類、超自然的精神實體。G.W.F.黑格爾在反對主觀隨意性的意義上是肯定“客觀真理”的,並在這一點上作瞭深刻的論述,但是他把人的意識中的客觀內容視為客觀的“絕對精神”的自我認識,他所說的“客觀真理”與唯物主義所主張的客觀真理歸根結柢是根本對立的。

  辯證唯物主義在承認客觀真理這一點上與其他唯物主義是一致的,但是舊唯物主義對客觀真理的解釋有死板的、貧乏的、僵化的缺陷。辯證唯物主義在肯定客觀真理的同時提出並解決瞭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的問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以及這一標準的絕對性和相對性的問題等等,全面地回答瞭如何堅持客觀真理的問題。辯證唯物主義關於客觀真理的論斷是辯證唯物主義真理論的有機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