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物件作用於人的感覺器官時在人腦中產生的關於物件的個別屬性的反映,是感性認識最初級的形式。

  感覺是一定的物質運動作用於感覺器官並經過外界或身體內部的神經通路傳入人腦的相應部位引起的意識現象,是物質的刺激向意識的最初轉化。由於人的各種感覺器官的結構和功能不同,接受的刺激不同,感覺分為許多種類。例如一定頻率的電磁波作用於視覺器官引起視覺;一定頻率的空氣振動作用於聽覺器官引起聽覺;物體的分子作用於味覺器官引起味覺,作用於嗅覺覺器官引起嗅覺;物體作用於觸覺器官引起觸覺;機體內部組織的某些變化通過內部分析器引起機體覺,等等。感覺器官的專門化使一定種類的感覺器官隻能接受一定種類的刺激,並且都有一定的“閾限”,在“閾限”之外的刺激不能引起感覺。這種專門化是動物長期進化的結果,並不成為人類認識世界的障礙。人類可以依靠技術手段把不能引起感覺的刺激轉化為可以引起感覺的刺激。

  感覺是客觀世界的主觀映象。它的形式是主觀的,但它的內容、源泉是客觀的。它反映不依賴於人類和人的感覺而存在的客觀實在。感覺能夠提供客觀對象的正確映象,錯覺是可以糾正的,在對象和感覺之間沒有天生的不一致。主觀唯心主義把感覺說成與物質運動對感覺器官的作用無關的主觀自生的東西,不可知論把感覺說成與對象毫無相似之處的記號或符號,這些觀點都是錯誤的。

  感覺是意識和外部世界的直接聯系。不通過感覺,我們就不能知道實物的任何形式,也不能知道運動的任何形式。感覺是感性認識的起點,也是整個認識過程的起點。

  感覺的發生和發展離不開社會實踐,主要根據是:①社會實踐使人的感覺與動物的感覺產生質的區別。人的感覺器官個別地說來往往不如某些動物敏銳,但是人通過感覺識別對象的能力卻為任何動物所不及。②社會實踐使人與人的感覺能力也產生很大的差異。實踐的歷史內容不同,實踐的廣度和深度不同,會使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感覺能力。原始人辨別色調、音調、氣味等等的敏銳程度和精確程度遠遜於現代人;長期從事特定職業的人對相關對象的感覺比不從事這種職業的人敏銳得多。③人的感覺還受到理論知識和集體經驗的影響,而這些因素歸根結柢也取決於社會實踐的規模和水平。④感覺的對象也與實踐有密切的關系。有些事物本身就是實踐的產物,隻有首先被實踐創造出來才可能成為感覺的對象;有些事物雖然從來就存在,但是如果沒有實踐提出的認識任務和提供的物質技術手段,也不可能成為現實的感覺對象。⑤隻有在實踐中直接地接觸或借助於技術手段間接地接觸某種特定事物的現象時,才能產生關於這種事物的感覺。形而上學唯物主義雖然正確地把感覺理解為物質對象作用於感覺器官的結果和對象的個別屬性在人腦中的映象,但是它不瞭解感覺對實踐的依賴關系,因此它關於感覺的觀點是片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