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黨、進步黨的國際聯合組織。1947年4月成立,原名自由黨國際。1988年9月第四十一屆年會上改為現名。

  建立及主要活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歐一些國傢的自由黨在各自國內的政治生活中起瞭重要作用。它們為瞭加強聯合,共同維護資本主義制度,抵制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影響,於1947年4月在英國牛津召開大會,成立瞭自由黨國際。有19個國傢的自由黨參加瞭這次大會,大會發表瞭《自自由宣言》。該國際每年一次的年會都對一些國際問題進行討論並作出相應的決議。70年代,代表大會主要討論和平與裁軍、拉丁美洲、阿富汗、南非、核安全等問題。80年代,主要強調自由。80年代末90年代初,更註重人權問題。

  基本文件及章程 自由、進步黨國際以《自由宣言》、《牛津聲明》(1967年發表)和《羅馬宣言》(1981年發表)作為基本文件。《自由宣言》提出:社會的真正基礎在於尊重人及其傢庭,國傢僅是集體的工具,不應在公民基本權利方面擅用權力;取消經濟自由就必然導致取消政治自由,公共利益應置於集團利益之上;服務是自由的一個必不可少的補充,任何一種權利都包含一種義務;隻有所有國傢都履行大小國傢權利平等,都嚴格履行國際義務,尊重各民族的語言、信仰、法令及風俗習慣,在一國之內和各國之間實行思想、信息、財產、勞務、遷徙、商業和貨幣交換自由,同落後地區居民一起開發落後地區等,才能消除戰爭、重建世界和平及繁榮經濟。1981年自由、進步黨國際的章程規定,該國際是全世界各國有關政黨、團體及個人的社團,凡支持自由原則,接受自由宣言、牛津聲明和羅馬宣言的政黨、團體和個人均可加入該國際。其目標是在全世界爭取有國際特色的自由原則的大聯合,促進建立在個人自由、人人負責、社會公正基礎上的自由社會的發展。其任務是協調各國自由黨的國際活動,與發展中國傢的自由力量及文化研究機構進行合作,組織討論會等。

  組織機構 自由、進步黨國際的年會是立法機構,負責制訂政策,選舉主席、副主席(若幹)、司庫(若幹),每年至少開一次會。在年會閉會期間,由執行委員會負責處理日常事務,每年至少開3次會。總部設在倫敦。機關刊物為《自由、進步黨國際通訊》。1989年第四十二屆年會上西班牙社會民主中心主席A.蘇亞雷斯當選為主席。至1990年底,該國際有成員黨、團體54個,來自33個國傢和地區,它們是:奧地利自由黨,奧地利小組,巴拿馬自由黨,巴西自由陣線,比利時自由、進步黨,比利時自由改良黨,冰島進步黨,丹麥自由黨,丹麥自由激進黨,德國自由民主黨,自由黨國際德國小組,多米尼加共和國自由黨(結構派),法國激進黨,法國共和黨,菲律賓自由黨,芬蘭自由人民黨,芬蘭中間黨,芬蘭瑞典族人民黨,荷蘭自由民主人民黨,荷蘭德意志小組,洪都拉斯自由黨,加拿大自由黨,盧森堡民主黨,美國全國民主國際事務研究會,南非進步聯邦黨,挪威自由黨,尼加拉瓜獨立自由黨,歐洲議會自由黨、民主激進黨議員團,歐洲自由黨人、民主激進黨人聯合會,瑞典人民黨,瑞士自由黨,瑞士民主自由黨,薩爾瓦多民主行動黨,塞內加爾民主黨,斯裡蘭卡自由黨,斯裡蘭卡自由民主理事會,斯裡蘭卡自由小組,危地馬拉全國中間派聯盟,西班牙社會民主中心,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區社會民主自由小組,希臘自由黨,以色列自由黨,以色列獨立自由黨,以色列中心變革黨,意大利自由黨,印度自由小組,英國社會自由民主黨,自由黨國際英國小組,中美洲及加勒比自由聯合會,自由黨人流亡委員會,歐洲理事會自由民主改良小組,西歐聯盟,自由、激進青年國際聯合會,香港改革俱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