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佛教的論師。亦譯“覺音”。原名“音”,皈依佛教後改名佛音。約在西元4世紀末出生於北天竺菩提伽耶附近的一個婆羅門種姓傢庭。關於他的生平,諸說不一。據《小史》載,他曾受過良好的婆羅門傳統教育,精通三吠陀和其他典籍,有辯才。遊學印度時,遇一佛教長老梨婆多,後者在辯論中折服他,遂改信佛教。在梨婆多的指導下,修習經論,日益精進,並寫出瞭《發智論》和《殊勝義論》。梨婆多發現他有志於從事佛教教理的著述,派他前往當時保存原始佛教資料較多的錫蘭(今斯裡蘭卡)。他約於4222年到達錫蘭,住進瞭大寺的大精進堂,在僧護長老的指導下,研讀僧伽羅文疏釋和上座部佛教教義。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寫出瞭闡述佛教主要教理的綱要作品──《清凈道論》。《清凈道論》主要表述上座部的唯心論哲學理論,認為外在現象,無常變易,不能獨立存在,它們隻是因“心”的存在而存在。解脫應求諸於內心。心有煩惱障覆,不得解脫,按佛教導,清除煩惱,心深清凈,即是解脫。

  《清凈道論》是一部有關上座部哲學的百科全書,深受學術界和宗教界的重視。近代還被譯為漢、日、英、法、德等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