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友蘭

  中國現代哲學傢、哲學史傢。字芝生,河南省唐河縣人。逝於1990年。191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19年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哲學系當研究生,1923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歷任中州大學、廣東大學、燕京大學哲學系系教授。1928~1952年任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1929~1952年任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1930~1946年任西南聯合大學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1952年起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並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第二、三、四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委員,第五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常務委員會委員,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馮友蘭除長期從事教學工作外,還撰寫瞭大量哲學與哲學史著作。1926年出版《人生哲學》,融會中國傳統哲學與實用主義、新實在論之見解,提出“中道”的人生觀。1930年出版《中國哲學史》上冊,1934年出版《中國哲學史》下冊,有英文、日文譯本,在國內外有較大的影響。抗日戰爭期間,先後寫成《新理學》、《新事論》、《新世訓》、《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等6本著作,合稱《貞元之際所著書》,把程朱理學與西方新實在論相結合,構成富於思辨性的哲學體系。1946~1947年任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客座教授時,用英文寫成《中國哲學小史》,1948年在紐約出版,有意大利文與法文譯本。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著有《中國哲學史新編》第一冊、第二冊,《中國哲學史史料學初稿》,新撰多卷本《中國哲學史新編》(修訂本,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