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清之際思想傢王夫之中年時期的重要哲學著作。47歲時完成,晚年或有訂補,共10卷。《四書大全》是明永樂間胡廣等以朱熹《四書章句集註》為基礎,廣收宋元以來程朱派學者對《四書》的解釋而彙編成的一部書。王夫之通過評判此書,深入研究瞭宋明理學,考辨各傢異同,圍繞理氣關係、道器關係、心物關係、知行關係以及理欲關係、理勢關係等宋明時期長期爭論的問題,闡述瞭自己的哲學思想。

  關於理氣關係,書中反對程朱將理氣割裂為二,強調“理與氣元元不可分作兩截”,“理即是氣之理”,隻能“於氣上見理”,“氣外更無虛托孤立之理”,強調“天人之蘊,一氣而已”,堅持瞭理依存於氣的氣本論。

  關於知行關系,書中批評朱熹的“知先行後”之說是把知和行“分為兩節”。指出在認識過程中“知行終始不相離”,總是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並進而有功”;但二者又並非平列,行是基礎,居於主導地位,“知有不統行,而行必統知”。

  關於理欲關系,書中一反宋明道學“存天理、滅人欲”的說教,明確提出天理寓於人欲的觀點,認為“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大同”,人們物質生活欲望各如其分地得到滿足即是天理的實現,“終不離欲而別有理”。力駁朱熹等“人欲凈盡,天理流行”的學說,而贊同胡宏“天理人欲,同行異情”的主張,啟戴震“理者存乎欲”的先聲。

  此外,在歷史觀、人性論等方面,書中也有一些可取的論述。但同時,由於訓解《四書》,崇信《集註》,在不少問題上仍未擺脫程朱理學的影響。

  本書收入金陵本《船山遺書》中,1975年中華書局出版瞭校點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