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哲學傢、科學傢、詩人。早年曾攻讀自然科學,擔任過物理、化學教師。1922年獲中學哲學教師學銜,1927年獲文學博士學位。1930年任第戎大學教授。1940~1955年任巴黎大學科學哲學教授。1955年以名譽教授身份領導科學歷史學院,並當選為倫理、政治科學院院士,1961年獲法蘭西文學國傢大獎。他的主要著作有:《新科學精神》(1934)、《火的精神分析》(1937)、《科學精神的形成》(1938)、《實用唯理論》(1948)、《理性唯物論》(1953)、、《空間的詩意》(1957)、《夢的詩意》(1960)等。

  巴什拉繼承L.佈倫舒維克的思想,試圖建立一種新的認識論。他認為科學不能在科學本身中得到說明,它從根本上說是一種關系的學說。因此,認識論應建立在實踐過程中的唯理論基礎上,哲學的任務也不在於解釋和普及科學,而是要闡明我們精神的認識過程。他認為,在認識的辯證法中,否定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在他看來,科學的精神是活著的歷史,永不會結束,它是無休止的織與拆的活動,真理隻有在爭論結束時才會有完整的意義,不可能有最初的真理,隻有最初的錯誤。所以,否定性是與知識的重新組織的普遍化運動相一致的,通過否定性,矛盾就象對立的幻想一樣被克服瞭。他指出,直觀所得到的結論是不可靠的,直接性應讓位於具體性,認識也不能從已定數據出發,而隻能從否定出發。巴什拉從這種認識論觀點出發,認為在科學領域中,誕生意味著發現,而在藝術領域中,誕生則意味著創造。他還力圖調合理性與經驗,以建立一種超出經驗論和理性主義的新的唯理論。他的認識論對法國的科學哲學和文藝批評理論的發展,都發生過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