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周易》中筮占所用的八種基本圖像。按《易傳》的解釋,分別由陽爻“-”和陰爻“刟”兩種符號,效法天、地、人三重關係排列組合而成。八卦的名稱和卦像是: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周禮》稱八卦為“經卦”,六十四卦為“別卦”。

  關於八卦的起源,其說不一,尚無定論。《易傳》有兩說,一為觀象作卦說,《周易·系辭》:“聖人設卦觀象”,認為八卦乃伏羲氏觀察天文、地理、動植和人身等等,仿其形象,“於是始作八卦”,以乾象天,坤象地,震象雷,巽象風,坎象水,離象火,艮象山,兌象澤等。一為據數定象說,《系辭》:“據其數遂定天下之象。《說卦》:“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於陰陽而卦。”韓康伯註以參天兩地為奇偶二數,謂取奇偶二數以定八卦之象,即“-”為奇數,“刟”為偶數,演為八卦之象。宋代楊萬裡於《誠齋易傳》中提出,八卦起於古代象形文字,如☰為古天字,☷為古地字,☵為古水字,☲為古火字,然不能盡解八卦。近人對八卦的起源,也有許多說法。一說占筮出自龜卜,卦象從龜卜的兆紋演變而來,一說“-”、“刟”兩畫出於原始人對男女生殖器的崇拜。一說奇偶兩畫取象於上古時代的結繩記事,或出於對數的崇拜。還有人認為,八卦是對占筮時所用蓍草的符號化,一根蓍草為陽“-”,斷開為陰“刟”。各說皆有可參考之處。

  八卦在中國哲學史上有很大影響。古人運用八卦占筮吉兇,本是宗教迷信,但是後來用八卦象征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象,以天、地為父母,其餘為“六子”,說明世界生成的根源,則具有樸素唯物主義因素;八卦中對立的卦象以剛柔兩爻互易表示事物的相互轉化,蘊涵著樸素辯證法思想的萌芽,因而對中國古代哲學的發展從不同方面產生瞭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