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共和國實行多黨制。眾多的全國性政黨和眾多的地方性政黨並存,不同意識形態和不同政治傾向的政黨並存,形成多黨紛爭、多黨聯合執政的局面。

  沿革 1861年義大利王國建立前,國傢四分五裂,在一些地方出現瞭反對外族統治、要求國傢統一的秘密社團和政治派別,如燒炭黨、青年義大利黨和C.B.加富爾(先後任撒丁王國首相、義大利王國第一任首相)的自由派等。1870年義大利全國統一。統統一初期,資本主義雖有所發展,但終因經濟落後、文盲眾多而缺乏組建政黨的客觀條件。加之對意大利統一運動不滿的羅馬教皇於1874年頒佈通諭,禁止天主教徒參加政治生活,從而使這個80%以上的居民信奉天主教的國傢建立公開的群眾性政黨更加困難。直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選舉權的逐步普及,社會黨、共和黨、人民黨、共產黨、自由黨等政黨才相繼建立起來,形成瞭君主立憲制下的多黨制。

  1922年10月B.A.A.墨索裡尼的國傢法西斯黨 (1921~1943) 奪取國傢政權,於1926年取締所有其他政黨,開始實行法西斯一黨制。1943年墨索裡尼政權垮臺後,意大利恢復瞭多黨制。

  1946年意大利舉行公民投票,決定廢除君主制,成立議會制共和國,現行多黨制逐步形成。曾領導人民開展反法西斯武裝鬥爭的意大利共產黨和包括社會各階層天主教徒的天主教民主黨勢力強大,形成兩大政黨,使其他政黨通常成為兩者當中一方的同盟者。君主主義的和新法西斯主義的政黨,仍然作為反體制勢力而存在(盡管憲法禁止成立任何形式的法西斯黨),但其影響日漸削弱。

  特點 1946年6月意大利實行共和制後,意大利政黨的特點是:①天主教黨和共產黨紿終是兩個最大的政黨,前者一直執政,後者則長期在野。②天主教政黨和社會主義政黨各有其傳統的、比較穩定的選民區域。③沒有任何一個政黨單獨取得議會過半數席位,通常是由兩個或多個介於共產黨和法西斯黨、保皇黨之間的政黨聯合執政,間或由天主教民主黨單獨組成短暫的看守內閣。這種情況導致政府很不穩定,在1944~1990年間,意大利政府已更迭50餘次。④意大利共產黨與社會黨在許多市鎮、省和大區,共同組成地方左翼政府。

  主要政黨 意大利的主要政黨有:

  意大利共產黨 意大利最大的左翼政黨,西歐最大的共產黨。1921年1月在裡窩那成立,由意大利社會黨的左翼組成。次年國傢法西斯黨上臺,在意大利政黨中,唯有意共堅持反法西斯立場。1926年10月被墨索裡尼政權取締,總書記A.葛蘭西被捕入獄。1936年意共派遣意大利旅開展反法西斯武裝鬥爭,其威望空前提高。1944年4月參加聯合政府,1947年被排擠出政府。1956年提出走議會道路和進行結構改革的戰略,主張從內部逐步改變資本主義制度,並認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應實行多中心主義。60年代,一些派別分裂出去,另立意大利共產黨(馬列)和意大利統一共產黨等政黨。70年代,意共是歐洲共產主義和民族共產主義倡導者之一。80年代以來,在國內提出“民主替代”戰略,試圖聯合左翼民主力量,取代以天主教民主黨為中心的政權體系;在國際上提出“新國際主義”概念,呼籲加強國際合作;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主張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自主、平等、互不幹涉內部事務。1984年在歐洲議會選舉中,得票超過天主教民主黨。1987年大選後,仍為議會第二大黨。在2000多個市鎮、約半數省份和若幹大區,與社會黨聯合執政。1987年黨員約167萬。總書記A.奧凱托(1988年起)。中央機關報為《團結報》。1991年2月改名為意大利左翼民主黨。

意大利共產黨領袖E.貝林格在大選中號召選民支持共產黨(1976)

  意大利天主教民主黨 前身是1919年成立的意大利人民黨。1926年被墨索裡尼政權取締。1943年7月由若幹天主教團體聯合重建,並改為現名。簡稱天民黨。重建後即參加反法西斯鬥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直是主要執政黨。1944年起連續占據政府總理職位37年。1947年將共產黨、社會黨排擠出政府,單獨執政。自1983年6月起,雖失去政府總理職位,但仍為議會第一大黨,並在內閣中占有多數職位,為五黨聯合政府中的主要執政黨。天民黨自稱是“民主的、自由的、多元化的黨”,強調建設“充分而完全的民主”,宣稱維護私人所有制及其積極性是該黨的基本原則。對內實行同社會黨既聯合又競爭、同意共既對話又反對其參政的政治路線。對外與梵蒂岡關系密切,主張歐洲聯合,抗衡蘇聯,與美國保持夥伴關系。1987年黨員約140萬人。政治書記A.福拉尼(1986年起)。中央機關報為《人民報》。

  意大利社會黨 意大利歷史最悠久的政黨。1892年成立。初名意大利勞工黨,1895年改稱現名,進入議會。1914年將墨索裡尼開除出黨。1919年加入第三國際,1923年退出。1921年其左翼另組共產黨。1922年被墨索裡尼政權取締。30年代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參加反法西斯鬥爭。1943年恢復公開活動,名為意大利無產階級團結社會黨。1944~1947年參加聯合政府。1947年其右翼另組意大利工人社會黨,留下來的多數派恢復意大利社會黨之名。1963年起多次參加中左聯合政府。1966年10月,意大利社會民主黨加入意大利社會黨,稱為統一社會黨。1969年再次分裂,各用舊名。1981年起參加五黨聯合政府。1983年8月,總書記B.克拉克西出任政府總理,在意大利共和國歷史上首次出現總理和總統(S.佩爾蒂尼,1978~1985年任總統)同時由社會黨人擔任的局面。在許多地方政府中,社會黨同共產黨組成左翼聯合政府。社會黨主張對國傢政治經濟制度進行改革,贊成國際緩和,支持歐洲聯合。1987年黨員約50萬人。總書記克拉克西(1976年起)。中央機關報為《前進報》。

  意大利社會民主黨 1952年1月成立。1954年起多次參加聯合政府。1966~1969年並入意大利社會黨。1981年起為五黨聯合政府成員。社會民主黨既不贊成天主教民主黨獨攬大權,也反對共產黨參政,而支持五黨聯合執政格局。1987年黨員約20萬人。總書記A.卡裡利亞(1988年起)。

  意大利共和黨 1897年成立。1926年被法西斯政權聯締,1943年恢復公開活動。1947年起多次參與執政。1981年起參加五黨聯合政府。1981年6月~1982年12月,共和黨人連任兩屆政府總理,打破瞭由天主教民主黨長期壟斷總理職位的局面。1984年該黨“三十五大”決定對內同共產黨對話,努力實現振興道德、改革體制和復興經濟三大目標,執行不同於天主教民主黨和社會黨的中間路線;對外堅持大西洋主義和歐洲聯合,贊成東西方緩和與對話。1987年黨員約11萬人。總書記G.L.馬爾法(1987年起)。

  意大利自由黨 意大利保守政黨。1922年成立。1926年被法西斯政權取締,1944年重建。1981年起參加五黨聯合政府。1987年有黨員約6萬人,支持者多是小企業主。書記R.阿爾蒂西莫(1986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