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伊斯蘭教門宦之一。哲赫林耶一詞阿拉伯語意為高念派,與虎夫耶門宦相反,主張朗誦迪克爾(讚頌詞)。因其以甘肅定西官川為傳教基地,故又稱官川門宦。創於清乾隆(1736~1795)年間,教法上屬哈乃斐學派。它兼收並蓄沙孜裏、納格什班迪、卡迪裏等蘇非主義派別的學理,在中國穆斯林中獨樹一幟。創始人馬明心全傢躬耕自給;他常穿羊毛褐衣,隻身周遊各地,教徒有所奉獻即隨手轉送窮人。他反對教權世襲,提倡簡化宗教儀式,從事宗教革新。後來隨著門宦制度的確立,有些教主如馬以德、馬馬化龍、馬元章等置田產、造莊院,直至經營巨資商業,富甲一方。

  教權結構是道堂、教區、教坊(清真寺)三級制。教主高居道堂,是門宦的精神領袖,掌握門宦事務的最高權力。教區是由若幹教坊組成的區域性機構,每一教區由“熱依斯”(教主代理人)管理教區事務。教坊是以清真寺為單位,由開學阿訇兼行主持教徒宗教生活的場所。熱依斯和開學阿訇過去都由教主直接委派,任期不定。

  該門宦高聲念誦迪克爾,其迪克爾不僅記主,還要贊聖;尊崇教主和拱北,特別重視殉教精神。在宗教習俗上,男子戴黑色六角形帽,不留腮須,女子不戴蓋頭,不蒙面紗。教徒分佈在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西北及雲南、貴州等地。轄有830餘教坊,歷經八輩教主。在清代因幾度反抗民族壓迫而慘遭鎮壓。後期演變為北山、沙溝、新店子、南川、板橋五個支系門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