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

  中國現代思想傢、文學傢、教育傢。字適之,原名胡洪騂,安徽績溪人。1891年12月17日出生,幼年受私塾教育,1904年離鄉赴上海接受新式教育。1910年考取庚款留美生,入康奈爾大學農學院。1915年轉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攻讀哲哲學,獲博士學位。1917年歸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參與編輯《新青年》雜志,倡導文學革命,反對封建禮教。1919年與李大釗展開“問題與主義”的論戰,反對馬列主義,提倡改良主義。1926年,開始在中英、中美“庚款”管理機構中任職。1930年與徐志摩等人合辦《新月》雜志,宣傳資產階級的人權與法治思想。1932年創辦《獨立評論》,宣揚對日妥協,主張全盤西化。1938~1942年任駐美大使。1945年任北京大學校長。1949年離上海赴美,曾創辦《自由中國》雜志,鼓吹反攻大陸。1958年離美回臺灣,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1962年2月24日在臺北病逝。他的著作如《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白話文學史》上卷等,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其政治論文散見於《胡適文存》、《胡適論學近著》、《胡適的時論一集》,以及《獨立評論》、《自由中國》等報刊雜志中。

  基本政治思想 胡適政治思想的主要內容有:①反對封建統治,提倡個性解放。五四運動時期,胡適是文學革命的倡導者,他反對封建“死文學”,主張創造適應時代要求的“活文學”;反對封建貴族式的“半死的文學”,倡導白話文運動;反對尊孔讀經,歌頌革新思潮;反對封建迷信,提倡科學精神;反對男尊女卑,主張婦女解放。他認為必須對“不仁道的制度”、“不科學的信仰”和“混沌的思想”進行堅決的鬥爭,以期徹底掃除,而代之以“健全的個人主義”。他強調個人要有自由意志,要獨立思考,不懼權威,不怕殺頭。

  ② 宣傳社會改良,反對暴力革命。胡適認為歷史的進化是漸進的、和平的,中國的社會問題應該一個一個地解決,實行一點一滴地改良,不能希望“根本解決”。他反對暴力革命,反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鬥爭,認為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不是“革命對象”。“我們真正的敵人是貧窮、是疾病、是愚昧、是貪污、是擾亂”,而這些敵人不是靠暴力所能打倒的,隻能采用科學的知識與方法一步一步地改良(《胡適論學近著·我們走哪條路》)。

  ③ 宣傳民族自卑,主張全盤西化。胡適崇拜美國的資本主義文明,常常發出“百事不如人”的感嘆,說“我們必須承認我們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質機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並且道德不如人”(《胡適論學近著·介紹我自己的思想》)。他詆毀中華民族是“一分象人九分象鬼的不長進民族”(同前),說什麼不要怕否定自己,要“往西去”,實行全盤西化。

  ④ 反對社會主義,宣傳自由主義。胡適反對馬克思主義,敵視社會主義,認為馬克思主義的階級鬥爭學說煽動“仇視心”,造成對抗,會演出許多本不該有的慘劇;認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不符合最近300年來世界文化發展的趨勢,是對科學和民主潮流的“反動”。攻擊社會主義國傢“剝奪瞭人們的一切自由權利”等。他鼓吹自由主義有三重政治意義,第一是“擁護民主”;第二是容忍異己,尊重少數;第三是和平改革。他煽動人們進行“反共抗暴”運動,回到“自由世界”的懷抱。

  影響 五四運動初期,胡適一方面積極參加反封建禮教鬥爭,倡導文學革命和白話文運動,在社會各界產生瞭較大的影響。另一方面他反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反對社會主義,反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發表瞭大量反共反社會主義的言論,產生瞭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