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思想傢、實用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1902年12月20日生於紐約。1923年畢業於紐約大學,1927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32年後在紐約大學任教,1939年升任教授。1948~1969年任紐約大學哲學系主任,1969年退休後任該校榮譽教授。主要著作有《理性、社會神話和民主》(1940)、《歷史上的英雄》(1943)、《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者》(1955)、《政治權力與個人自由》(1959)、《革命、改良和社會正義》(1976)、《馬克思主義和超超越》(1983)等。

  胡克認為,一個民主的社會是政府依靠被統治者自由地表示同意的社會。沒有經濟民主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和普遍的政治民主,而經濟民主必須以某種形式的社會所有制和計劃作為前提。認為財富分配的不平等不利於平等的發展機會,並有害於民主本身的存在。強調新聞與批評自由對民主的重要性,民主社會對英雄人物必須永遠加以提防。

  胡克以實用主義解釋和批評馬克思主義,他把K.馬克思描繪成實用主義者、自然主義者、人道主義者和自由主義者,並把馬克思與F.恩格斯、В.И.列寧等對立起來,以此來歪曲和攻擊馬克思主義。他認為馬克思的辯證方法主要適用於人類歷史和社會,是實用主義應付環境的方法;恩格斯把辯證法擴及到自然界是唯心主義,是同馬克思的自然主義出發點相矛盾的。馬克思的工人階級必須打碎舊國傢機器的思想是一種特殊分析,而列寧把這一結論變成瞭教條;馬克思主張用民主的方法向社會主義過渡,列寧則把民主的過渡方法看成是不可能的。無產階級專政的概念是馬克思偶爾應用的術語,俄國革命則從一個階級專政開始,通過共產黨的專政發展成書記處的專政。胡克認為,國傢消亡是烏托邦式的信念,馬克思主義中有生命力的和正確的東西,是馬克思的批判的歷史主義、理性主義和人道主義,而J.杜威是當今世界上繼承馬克思思想中優秀因素的最傑出的人物。

  胡克是第一批站在資產階級立場上分析馬克思主義的美國學者之一,他的思想在美國思想界有較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