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C.傅立葉

  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者。1772年4月7日生於貝桑松的一個富商傢庭。中學畢業後經商。法國大革命中被雅各賓專政當局視為叛軍的支持者,多次遭逮捕,對雅各賓專政抱敵視態度。大革命後,他繼續經商,先後當過商業雇員、推銷員員和交易所經紀人等。這使他對資本主義社會的弊病有較深的瞭解。基於對新的資本主義社會的極度失望,他從1803年開始,堅持幾十年的研究和著述,旨在發現和創立造福人類的新道路、新科學,並逐漸成為一個空想社會主義者。他還在法國和美國建立協作移民區,對自己的設想進行實驗,但終遭失敗。1837年10月10日病逝於巴黎。主要著作有《全世界和諧》(1803)、《四種運動論》(1808)、《論傢務和農業協作社》(1822,亦稱《宇宙統一論》)、《經濟的和協作的新世界》(1829)等。

  傅立葉認為人類社會發展是從低級到高級螺旋上升的辯證運動,有一定的規律;人類歷史的發展經過瞭蒙昧時期、野蠻時期、宗法時期到達今天的文明時期。世界運動形態有4種,即社會的、動物的、有機的與物質的運動。物質的運動屬低級形態,由“萬有引力”定律支配,人類社會運動屬高級形態,由“情欲引力”定律支配。“情欲引力”是社會發展的動力,工業發展即經濟因素是社會發展階段的特征。對資本主義的批判是他的空想社會主義學說中最具特色和最有價值的部分。他認為,資本主義制度是人類社會制度中最醜惡的一種,資本主義制度永遠是一個罪惡的淵藪,一個社會地獄。他對資本主義制度從經濟、政治、道德各個方面進行瞭批判。最後,他明確宣佈,他的目的不在於改善這一罪惡制度,而在於消滅它。他在“情欲引力”定律的基礎上,規劃出用和諧制度代替資本主義制度的理想方案。在理想社會中,以獨立的生產消費協作團體“法朗吉”為基層組織,實行工業、農業、商業、教育、科學、藝術和傢務勞動的聯合協作。在和諧制度下,人們的情欲將得到充分的滿足和完全的發展。他在對未來社會的預測中提出瞭集體有計劃地組織生產和消費,人人參加勞動,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消滅工農差別、城鄉差別、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差別等思想。他還提出解放婦女、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的主張,並指出:“婦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標準。”

  K.馬克思和F.恩格斯對傅立葉的學說和思想有很高的評價,同時也對他的空想社會主義的社會政治觀點作瞭批判。他和 C.-H.de聖西門、R.歐文等人的空想社會主義思想成為科學社會主義的三大來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