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恩格斯

  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領袖和導師,科學社會主義的創始人之一,K.馬克思最親密的戰友。

  生平 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生於普魯士萊茵省巴巴門市(今烏培塔爾市)一個紡織工廠主傢庭。1837年中學未畢業就被父親逼迫經商。1841年在柏林服兵役,業餘時間在柏林大學旁聽,並參加瞭青年黑格爾派。1842年11月去英國曼徹斯特其父經營的紡織廠工作,途經科倫時第一次與馬克思會面。在英國,他經常深入工人群眾,參加工人集會,調查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同時研究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空想社會主義學說。1844年發表《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表明他已完成由唯心主義到唯物主義,由革命民主主義到共產主義的轉變。同年8月,他同馬克思在巴黎再次會見,成為兩人終生偉大友誼的開端。1845~1846年同馬克思合著《德意志意識形態》,闡明瞭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1847年11月,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綱領《共產主義原理》,首次闡述瞭科學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原理和策略。同年12月~1848年1月,和馬克思合著同盟的黨綱《共產黨宣言》,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1848年3月德國革命爆發,他協助馬克思創辦《新萊茵報》,並親自參加瞭德國人民反擊反革命的3次武裝起義。革命失敗後,他全面總結瞭歐洲1848年革命的經驗教訓,闡述瞭工農聯盟、無產階級革命策略和武裝起義等問題。1850年11月恩格斯為維持他和馬克思的生計被迫重返他父親的公司工作,直到1870年9月。在這20年間,恩格斯以全部業餘時間從事政治活動和科學研究。他同馬克思一起領導瞭第一國際的活動,並同工人運動中各種流派作原則性的鬥爭,為奠定馬克思主義在國際工人運動中的領導地位不懈地努力。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爆發後,他熱情支持公社革命事業,是巴黎公社革命原則的堅決捍衛者。19世紀70~80年代,他經常關註歐美各國社會主義政黨的建設。1883年馬克思逝世後,他作為國際無產階級的導師和顧問,繼續指導國際工人運動。在此後近10年間,他除瞭從事繁忙的革命實踐外,還把主要精力用於整理和出版馬克思未完成的《資本論》第2、3卷手稿。同時他還孜孜不倦地進行理論研究,出版瞭《傢庭、私有制和國傢的起源》和《路德維希·費爾巴哈與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還為自己和馬克思著作的出版和再版作序,根據客觀形勢的變化,用新的材料進一步豐富和發展瞭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和策略。1895年8月5日,在倫敦病逝。

  主要政治思想 恩格斯在與馬克思共同戰鬥時期,除瞭與馬克思合作著述,共同創立和發展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之外,還對科學社會主義作出瞭一系列獨立的貢獻。其中最主要的有:①1845年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中首次提出瞭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歷史必然性的結論。工人運動必須同科學社會主義相結合的原理,為科學社會主義學說奠定瞭堅實的基礎。1878年寫成《反杜林論》,首次系統地闡述瞭馬克思主義的科學體系,特別揭示瞭三個組成部分的基本原理及其內在聯系。②豐富瞭馬克思主義關於工農聯盟的理論和策略,明確提出瞭工農聯盟的可能性和重要性,並且具體分析瞭農民的各個階層,探索瞭農民經濟解放的道路問題。③把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看作各國民主革命和無產階級革命的天然同盟,指出壓迫其他民族的民族是不能獲得解放的。無產階級要嚴格區分兩種不同性質的民族運動,堅決支持被壓迫民族的革命鬥爭,指明被壓迫民族爭取民族獨立的正確途徑。④恩格斯對軍事問題的各個主要方面(戰爭問題、軍隊問題、軍事指導和戰略戰術問題等)進行瞭全面的研究。⑤闡發瞭社會主義運動的理論和策略。他強調國傢是一個階級鎮壓另一個階級的機器,無產階級在獲得統治時,必須摧毀舊的國傢政權並以新的真正民主的國傢政權來代替,強調從事政治鬥爭是工人階級獲得最終解放的重要途徑。恩格斯還透徹地分析瞭權威的實質和作用。他闡明建立獨立的工人階級政黨是無產階級革命勝利的根本保證,批判各種冒牌的社會主義理論;依據工人運動的經驗,全面論述瞭關於無產階級經濟鬥爭、政治鬥爭和思想鬥爭的作用及其相互關系的原理,發展瞭群眾性工人政黨思想建設、政治建設和組織建設的理論。

  馬克思逝世後,恩格斯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發展進一步作出瞭重大貢獻,主要有:①預見壟斷資本主義必然帶來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條件的新變化。指出,民主共和國這種國傢的最高形式正日益成為一種不可避免的必然,資產階級間接運用財富、直接通過普選制來統治。國傢作為階級壓迫的工具,更加成為社會變革和人民利益的巨大禍害。②預測瞭未來戰爭的性質和特征,闡明工人階級對待戰爭與和平問題的策略原則。指出,對於歐洲各大國來說,“現在除瞭世界戰爭以外已經不可能有任何別的戰爭瞭。這會是一場具有空前規模和空前劇烈的世界戰爭”(《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267頁)。工人政黨在戰前一定要努力制止戰爭爆發,最好由工人政黨經過革命鬥爭取得政權,按照民族平等原則解決國傢間和民族間的矛盾和爭端,消除戰爭根源。如果戰爭爆發,工人政黨應利用戰爭造成的有利時機,發動革命並盡早使人民擺脫戰爭。工人政黨應當把爭取世界和平和爭取社會主義的鬥爭結合起來,廣泛發動群眾,開展反戰運動,迫使本國政府執行裁軍政策。③捍衛和發展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和策略。指出無產階級不通過暴力革命就不可能取得政治統治。他同時指出,也不排斥革命和平發展的可能性,強調無產階級的革命形式應當隨著鬥爭條件的變化而改變。普選權是無產階級準備革命的銳利武器,無產階級政黨應當一方面積極地利用合法鬥爭的一切可能性,另一方面不放棄非法鬥爭。他指出以往國傢的基本特征是從社會的公仆變成瞭社會的主人,無產階級的國傢應由社會主人變為社會公仆,成為新的真正民主的國傢政權。“共和國是無產階級將來進行統治的現成的政治形式”(《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508頁)。④論證瞭無產階級政黨對待農民問題的政策。指出無產階級取得政權後,應該采用示范的方法去引導農民自願地走向社會主義合作化,奠定瞭工農聯盟新的社會主義基礎。⑤對未來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征及其發展的辯證性質的科學預見。指出未來社會有決定意義的特征是在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基礎上組織生產,強調對未來社會特征的看法是從事實和過程中得出的,未來的社會主義社會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他預見,在以生產者自由平等的聯合體為基礎的、按新方式組織生產的社會裡,隨著階級的消失,國傢不可避免地要消亡。他還預見,經濟不發達的國傢可以按照自己的情況,沿著不同於西歐各國的道路,走向社會主義。他指出瞭研究未來社會發展應當遵循的正確方法,為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建設社會主義提供瞭指導原則。

  影響 恩格斯不僅同馬克思一起創立瞭科學社會主義,無私地援助和支持馬克思進行艱苦卓絕的科學研究,而且獨立地對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和策略作出瞭卓越的貢獻,是當之無愧的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之一。正如В.И.列寧所說:“把馬克思和恩格斯兩個人的名字作為現代社會主義奠基人的名字並列在一起是很公正的”,“不研讀恩格斯的全部著作,就不可能理解馬克思主義,就不可能完整地闡述馬克思主義”(《列寧全集》第二版第26卷,第94~95頁)。

  

參考書目

 Б.И.列寧:《弗裡德裡希·恩格斯》,《列寧全集》第二版第2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