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治學傢。1912年7月21日生於捷克斯洛伐克的佈拉格。早年就讀於佈拉格日爾曼大學,後在佈拉格查理斯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1938年為擺脫德國法西斯的迫害,離開捷克到美國,進入哈佛大學政治系學習,1941年獲碩士學位,1951年獲博士學位。1942年起在麻塞諸塞理工學院任講師、教授。後在耶魯大學、哈佛大學任教授。1969年當選為美國政治學會會長。1970年當選為國際政治學會副主席,後任主席(1976~1979)。1971年受聘任國際和平斯坦菲爾德講座教授授。他還被歐洲許多大學聘為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民族主義和社會溝通》(1953)、《政府的神經:政治溝通與控制的模式》(1963)、《國際關系分析》(1968)、《民族主義及其選擇》(1969)、《數理政治分析》(1976)。

  多伊奇對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有廣泛興趣和學識,長期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交匯點上致力於政治學的研究。他的主要貢獻在於創立和發展瞭政治溝通理論。他認為,通訊在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他把政治系統比作通訊網,認為這個通訊網與獲取、收集、傳遞、選擇和儲藏信息的過程和機制緊密相連。他指出,所有的政治系統都是相互聯系和開放的,這些系統還具有利用人和機構的機制來調整它們的結構和行為的能力。多伊奇運用溝通理論將政治權力定義為“在其他地方有限的正熵中保持負熵的能力”。他認為,社會中政治權力的內在根源取決於社會溝通的工具,即儲存和傳播記憶和價值觀念的工具。這一工具有助於使一民族成為社會溝通的共同體。他指出,為瞭增加一個政治系統運用已獲信息的能力,必須使政治系統具備3個條件:①擴大它的公開性,疏通它的溝通渠道,以便接受信息;②增強它對環境作出有效反應的能力;③增加目標的多樣性,便於追求和爭取。他還運用數理模式分析國際政治,開辟瞭政治學和國際關系研究的新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