Н.Г.車爾尼雪夫斯基

  俄國革命民主主義思想傢。1828年7月24日生於薩拉托夫城一個牧師傢庭。1846年考入彼得堡大學文史系,1850年畢業後回故鄉任中學語文教師。1853年遷居彼得堡,曾任《現代人》雜誌的撰稿人、主編、領導人。該該雜志成為革命民主派的喉舌和解放鬥爭的旗幟,1862年他被沙皇政府逮捕,1864年被判到西伯利亞服苦役7年,後長期流放在那裡。1889年回到故鄉,同年10月29日逝世。車爾尼雪夫斯基著述甚豐,主要有《對反對公社所有制的哲學偏見的批判》(1858)、《哲學中的人本主義原理》(1860)、《怎麼辦?》(1863)等。

  車爾尼雪夫斯基明確提出農民革命的思想,認為社會上的一切罪惡都是專制農奴制的必然結果,要鏟除罪惡就要“拔掉根子”。他堅信俄國農民革命一定會發生,星星之火定會燎原。俄國1861年改革後,他分析瞭這次改革的反人民性質,書寫傳單號召農民等待時機,準備起義。要求農民與士兵聯合起來,用暴力奪取政權。他批判資本主義,認為對立的經濟利益是資本主義社會階級鬥爭的基礎。他指出政權形式決定於政權內容,資產階級總是依靠警察、軍事監視、武裝力量來維持現存制度,“自由”、“平等”的口號隻是為瞭掩飾資本傢對人民的統治和壓迫。他倡導社會主義,自稱是首先贊成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和極端共產主義的人,設想在俄國利用農民村社這一形式超越資本主義發展階段,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他強調“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人行道”,成功總要經過一系列的失敗。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關鍵在於喚起民眾進行革命,推翻現存政權。

  車爾尼雪夫斯基是維護農民利益反對沙皇和地主的民主派領袖。他領導並鼓舞瞭群眾反對專制農奴制的鬥爭。他的思想哺育瞭一代俄國革命傢,是俄國馬克思主義者的思想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