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嗜食泥土、紙張、生米、木炭等物為特徵的一種兒科病證。常見於腸道寄生蟲病、營養不良、貧血等患者。異食主要與蟲積和脾胃虛弱有關。治療以驅蟲消積,或益氣健脾為主。

  宋代《小兒藥證直訣》中已有患疳證的小兒嗜食泥土的記載。明代《赤水玄珠》指出,嗜食生米是因為腹內有蟲。

  異食多為蟲積於內,損傷脾胃,運化功能障礙所致。由蟲積引起者,證見面色蒼黃,形體消瘦,神情煩躁,食欲失常,嗜食泥土、生米等,咬指指甲,肚腹脹大,臍周時痛時止,大便失調。治宜驅蟲消積,常用使君子散為主方。脾胃虛弱者,面色萎黃,形瘦神疲,表情淡漠,正常飲食減少,嗜食雜物,大便稀薄,舌質與口唇色淡。治宜益氣健脾,常用香砂六君子湯、參苓白術散加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