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於盤牙盡處,腮頰與牙齦之間癰腫,以局部紅腫、疼痛、化膿、牙關開合不利為特徵。清代《重樓玉鑰》、《囊秘喉書》均有詳細描述。牙咬癰多為平素飲食不節,恣食炙煿,以致陽明經腸胃濕熱壅積,或少陽經膽火上熏於牙齦。或青年生長智齒時,感染毒邪所致。其癥狀為發於一側盡牙處,局部紅腫成癰,並可潰膿,有疼痛及張口困難等癥狀。未成膿前,宜疏風清熱、消腫止痛,可選用銀翹散加減。胃火實熱加黃連、鮮蘆根;肝膽火盛加鬱金、夏枯草;大便幹結加枳實、生大黃;成膿後加皂角刺、炙山甲等。外外敷金黃膏。膿成後,可切開引流,並吹以冰硼散或玉匙散或青吹口散。內服仙方活命飲或托裡消毒散加減。護理與預防須註意口腔衛生,發現齒齦炎、智齒萌出困難或位置不正時,及早治療;患者宜進食半流質飲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