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眼科醫傢。字仲賢,晚年在敕山建別墅,自號敕山老人。大樑(今河南開封)人,後遷至江蘇吳縣。三世業醫,均名噪一時。他自幼業儒於湯碧山,天資聰穎,認為“醫為儒者之一事”,故熱衷於醫學,攻讀《內經》,研其奧旨,業醫鄉裡,尤擅長眼科。在醫術思想方面明顯受金元四傢的影響。宋元以降,世醫多沿用《和劑局方》,有據證索方,即方用藥的習俗;是時方書甚多,唯眼科書籍缺而不全,抑或散見於其他方書,內容多不精不備,遠不能滿足分科日細的臨床需要。他苦心鑽研,博集古今眼科確論而成編編,並根據道傢著作《陰符經》有關“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的論述,把其著作命名為《原機啟微》(1370)。此書除對眼科共同規范性內容詳加論述外,更本著“求同存異”的原則,對不同的學術見解也客觀地加以記載,故雲:“餘為是書,非異於目也,特為補同者之缺耳。”明代眼科專書《審視瑤函》卷二內容即錄自此書,表明本書對後世眼科的影響。該書後經明薛己校註,並收入《薛氏醫案》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