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超聲多普勒原理和胎兒心動電流變化,以胎心率記錄儀和子宮收縮記錄儀為主要結構,可描繪胎心活動圖型的測定儀。有宮內監測(內監護)和腹壁監測(外監護)兩種。腹壁監測時產婦取臥位,探頭置於產婦腹壁進行描繪(圖1),此法簡單安全,使用較廣。宮內監測需將導管或電極板經宮頸管置入宮腔內,故必須在宮頸口已開或已破膜情況下進行(圖2),導管隻能使用一次,費用較高,操作較複雜,且有引起感染的可能,但宮內監測受外界幹擾少於腹壁監測,因此假陽性較少。胎兒監護常在高危妊娠產前或或產時應用,可以連續監測胎心率的變化及其與子宮收縮的關系,瞭解胎兒宮內情況,早期發現胎兒窘迫。

  胎心率—宮縮(FHR-UC)圖型 包括以下幾種:

  基線胎心率(BFHR) 在無宮縮時或宮縮之間記錄的胎心率,可從每分鐘胎心次數(bpm)和胎心率變異兩方面分析。正常胎心率基線波動於120~160bpm之間,並有小的周期性變動,范圍在10~25bpm之間,這稱為基線擺動(圖3),表示胎兒有一定的儲備能力,是胎兒健康的表現。異常的胎心率圖型有:①胎心率基線變平或靜止,擺動幅度在10bpm以下,提示胎兒儲備能力低下,或胎兒缺氧,或受睡眠、鎮靜藥物影響。②基線變異增加,擺動幅度在25~30bpm或以上,反映胎兒自主神經系統不平衡,如靜脈循環受阻,回心血量減少。可使心率代償性增快。是胎兒窘迫的早期表現。③心動加速,胎心率>160bpm,持續超過10分鐘,是胎兒窘迫的早期表現。④心動過緩,胎心率<120bpm,是胎兒窘迫的征象,嚴重心動過緩常常是胎兒死亡前的表現。

  伴隨宮縮的胎心率周期性變化(PFHR) 有以下幾種:①加速,指因胎動或宮縮而引起的胎心率加速,正常子宮收縮後胎心率增加的范圍為15~20bpm、持續超過15秒。這表示胎兒有良好的心血管系統交感神經反應。分娩時出現的加速常無病理意義。②減速,分為早期、可變和晚期減速。早期減速指胎心率減慢發生於宮縮的同時,胎心率下降的最低點是宮縮的高峰,宮縮結束時胎心率恢復正常,變化幅度<40bpm。多為胎頭受壓,腦血流一時性減少所致,無病理意義(圖4)。若胎心率下降<80bpm,且重復出現,則可能與臍帶並發癥(繞頸)有關。可變減速指減速與宮縮無一致的關系,胎心率下降明顯,常<100bpm,幅度大(60~80bpm)持續時間長,恢復亦迅速。多數認為系臍帶受壓興奮迷走神經所致。晚期減速指胎心率於宮縮高峰後開始緩慢下降,持續時間長,恢復亦較慢,為胎兒缺氧的表現。

  胎兒監護儀在預測胎兒宮內儲備能力方面的應用包括以下幾種:

  無激惹(負荷)試驗(NST) 在無宮縮時用監護儀記錄胎動時胎心的變化,以瞭解胎兒宮內儲備能力。一般認為正常在20分鐘內至少有3次以上胎動伴有胎心率增加,(超過15bpm,持續15秒),這稱為NST有反應,表示胎兒宮內情況良好。若此期間無胎動或胎動數和胎動後胎心加速不足上述數值為NST無反應,應尋找原因。

  催產素激惹試驗(OCT) 又稱收縮激惹試驗(CST)。用催產素誘導宮縮後用監護儀記錄胎心率的變化,若多次宮縮後出現晚期減速,胎心率變異減少,胎動後無胎心率增快,為OCT陽性,表明胎盤功能減退。若胎心率變異存在,胎動後胎心率增加,宮縮後無晚期減速,為OCT陰性,表明胎盤功能尚佳。

  以上二試驗在一些高危妊娠病例於30~32周以後即可進行。先做NST,每周一次,若為無反應,需尋找原因,排除胎兒生理性睡眠或鎮靜藥影響或孕婦饑餓等因素。必要時行OCT,若OCT陽性示胎盤功能減退,需盡快結束妊娠。

  另外,NST假陽性(無反應)多見,不如陰性(有反應)預測意義大,故臨床上常利用多項監測綜合估計胎盤功能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