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 X射線對泌尿系統疾病進行診斷檢查的方法。現代泌尿外科的進展與 X射線檢查方法的不斷進步密切相關,如靜脈尿路造影、腎動脈造影、電子電腦X射線斷層成像和各種造影的聯合應用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瞭泌尿外科的診斷技術,推動瞭泌尿外科的發展。泌尿系統X射線檢查方法和目的不一。有的不需造影劑,如平片、斷層平片,有的需造影劑,如靜脈尿路造影、逆行腎盂造影、腎血管造影、淋巴造影等。平片、逆行造影、淋巴造影偏重於形態的觀察。靜脈尿路造影、腎血管造影可同時瞭解形態及功能。。

  泌尿系統X射線檢查方法的選擇,原則上首先選用必需的、對身體損害較少的檢查,有計劃地安排需要和可能的方法,一次可以解決的檢查,不分多次進行。

  平片 指不用造影劑的全泌尿系統X射線照片,包括腎、輸尿管、膀胱,可瞭解腎的位置、外形、大小、泌尿系統內結石、鈣化、異物及腰大肌陰影、脊柱、骨盆等。通常隻拍前後位,必要時可照側位、斜位、局部或斷層片。平片是診斷泌尿系統結石的重要依據,凡可疑尿石癥病例都應作平片檢查。但腹腔鈣化淋巴結、異物、膽結石、血管鈣化、盆腔靜脈石、卵巢囊腫及其他器官的腫瘤鈣化易與泌尿系統結石混淆,應註意鑒別。

  靜脈尿路造影 靜脈註入造影劑使尿路顯影的方法,亦稱下行或排泄性尿路造影。常用造影劑有泛影鈉、泛影葡胺等三碘造影劑,碘比拉啥、醋碘苯酸鈉等二碘造影劑。三碘造影劑毒性小,可大劑量使用,在腎功能不良時亦可使用,已逐漸代替二碘造影劑。靜脈註入造影劑後,98%經腎小球濾過進入腎小管。由於濾過液中水分大部分被腎小管重吸收,故造影劑在腎小管內逐漸被濃縮。隨尿排入集合系統,使腎盞、腎盂、輸尿管、膀胱、尿道顯影。造影前禁食禁水12小時,服緩瀉藥作腸道準備,並做碘過敏試驗。對碘過敏者禁忌檢查。一般造影時,靜脈註射造影劑20~40ml,為使腎盂顯影清楚,在腹部用佈帶壓迫兩側輸尿管,註射造影劑後10分鐘照腎區片。20分鐘後放開壓迫帶照腎、輸尿管、膀胱片。大劑量造影時,用50%泛影鈉按2ml/kg計算,加等量5%葡萄糖或生理鹽水,造影劑總量不超過140ml,不用佈帶壓迫腹部,腎盂、輸尿管亦可充盈顯影,接近生理狀態。有時腎功能減退病人用一般劑量不顯影,大劑量造影方可顯影。

  除以上常規方法外,尚有以下特殊方法。①延緩靜脈尿路造影。腎功能減退或腎積水時,延緩至30、60、120分鐘拍片,可能顯影,並可觀察梗阻的程度、部位及尿路排空的動態變化。②腎實質斷層攝影,靜脈滴註大劑量造影劑拍斷層片。腎實質有分泌功能的部位陰影密度增加,本法可鑒別腎腫瘤、囊腫、腎畸形、多囊腎等。因大劑量造影劑有利尿作用,即使因腎功能不全或尿路梗阻無尿時,亦可能見到腎實質和部分腎盂、腎盞的影像,對鑒別腎性少尿和腎後性少尿有一定價值。③分鐘間隔尿路造影。按常規註入造影劑後,1、3、5、7分鐘拍片,一側腎盂、腎盞顯影慢,腎縱軸較對側小1cm以上,及其排泄功能遲緩,提示該側可能患腎動脈狹窄。

  靜脈尿路造影用電視錄像可觀察尿路動態變化。

  逆行腎盂造影 經膀胱鏡插入輸尿管導管註入造影劑使腎盂輸尿管顯影。是泌尿系最早采用的造影法。膀胱鏡檢查可瞭解膀胱內病變,收集兩側腎盂尿進行常規檢查,進行細菌培養、脫落細胞及分側腎功能檢查等。靜脈尿路造影顯影不滿意者經輸尿管導管註入造影劑後可得到較清楚的顯影。本法亦常用於確定鈣化陰影是否在輸尿管內,檢查輸尿管、腎盂梗阻。在腎盂內註入造影劑後,拔出輸尿管導管,囑患者站立或行走10~15分鐘再拍片,若腎盂內仍有造影劑,說明腎盂輸尿管梗阻,並可看出梗阻的部位。

  腎穿刺造影 即經皮膚穿刺腎盂註入造影劑,行腎盂輸尿管造影。適用於腎積水,腎功能不全靜脈尿路造影顯影不良者。在超聲波指導下穿刺容易成功。穿刺進入腎盂後吸出尿液,註入與吸出尿液等量的造影劑即可拍片。若疑有尿路梗阻,可拍30分鐘、60分鐘延緩片,觀察造影劑排空情況及梗阻部位。穿刺尿作常規檢查、細菌學及細胞學檢查。

  腎囊腫穿刺造影方法同上。穿刺液含有腫瘤細胞,囊壁造影不光滑有充盈缺損,指示可能合並癌。

  腎動脈造影 將造影劑註入腹主動脈作主動脈造影時,雙側腎動脈可顯影,稱為腎動脈造影。若經導管將造影劑直接插入一側腎動脈,則稱選擇性腎動脈造影。用於診斷腎血管性高血壓、腎腫瘤、腎囊腫、腎創傷、腎畸形、腎移植排異反應、腎上腺腫瘤等。對較大腎腫瘤可先行選擇性腎動脈造影,確定診斷後作腎動脈栓塞,於2~3日內行腎切除,這樣可使手術操作較容易,術中出血少。

  淋巴造影 淋巴管內直接註入造影劑,使淋巴管、淋巴結顯影。可檢查睪丸腫瘤、前列腺癌,膀胱癌等有無盆腔及腹膜後淋巴結轉移。對淋巴結系統疾病如乳糜尿、淋巴囊腫、淋巴瘺、後腹膜纖維化等的診斷亦有一定價值。

  於趾蹼間皮下或睪丸內註射0.5%伊文思藍,手術顯露局部藍染的淋巴管,穿刺淋巴管,於1~2小時內註入脂溶性造影劑3~6ml,如乙基脂碘或碘苯脂。註射造影劑後12~24小時拍片,可得淋巴結造影片。淋巴結充盈缺損超過1cm提示可能有轉移。淋巴結炎或淋巴結增生性反應可引起假陽性。

  電子計算機X射線斷層成像(CT) 根據不同組織器官對X射線吸收能力的差異,多束X射線連續從不同角度經過人體後,經過X射線接收器及電子計算機處理,使組織器官對比度顯示明顯的差異,以獲得清晰的軀體橫斷面影像。泌尿科可用於腎、腎上腺、膀胱、前列腺占位性病變的診斷,可發現1cm大小的腫瘤。對腫物實性或囊性的鑒別,腫瘤的大小、范圍、局部擴散、淋巴結轉移,腫瘤的分期等均有診斷價值。

  膀胱尿道造影 即靜脈尿路造影時,待造影劑進入膀胱或當病人排尿時進行 X射線檢查。將造影劑經尿道註入尿道及膀胱,則稱逆行膀胱尿道造影。可用於診斷膀胱腫瘤、憩室、輸尿管口囊腫、膀胱頸梗阻、壓力性尿失禁、神經性膀胱等。在膀胱腫瘤病人可用鋇混懸液,鋇能附在腫瘤表面,排出造影劑剩下20~30ml時,向膀胱內註入二氧化碳100~200ml,行雙對比造影,可使腫瘤影像更清楚。若同時在膀胱周圍註氣(氧氣700~800ml)行膀胱內外三對比造影,可顯示腫瘤大小,腫瘤浸潤深度及向膀胱周圍浸潤的范圍。

  尿道造影用於診斷尿道狹窄、瓣膜、憩室、腫瘤、尿道瘺。但尿道、膀胱、前列腺急性炎癥時,禁忌逆行膀胱尿道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