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統常見病,中醫稱為“石淋”。正常人從腎排泄可溶性代謝產物,當存在某種代謝紊亂或尿路感染時,一些難溶解的物質在腎或膀胱內發生沉積,形成結石。結石可引起尿路損傷、尿流梗阻、併發感染,致腎功能受損。

  概述 尿石癥的發生有明顯的地區差異,中國南方發病率較高,廣東省東莞縣人群中發病率高達11.6‰。因氣候炎熱,飲水少,出汗多,尿濃縮,尿中鈉鹽減少,致尿內難溶性結晶體容易形成結晶核。主主食植物蛋白者在尿內缺乏磷酸鹽,易發生膀胱結石;偏食動物蛋白者較易發生尿酸結石;食物以碳水化合物為主時,小腸吸收鈣和草酸鹽增加,腎排鈣增高,易形成結石。中國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尿石癥發病情況發生很大變遷,從以膀胱結石為主變為以腎、輸尿管結石占絕對優勢,這與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條件改變密切相關。

  尿石癥分為代謝性及感染性結石兩類。代謝性結石多原發於腎臟。正常尿液含有抑制物質,如焦磷酸鹽、鎂離子、枸櫞酸和粘蛋白中的硫氨類等,這些物質可增加草酸鈣、磷酸鈣溶解度,尿內抑制物質不足或晶體過多可致晶體沉淀。一些代謝疾病使尿內鈣、尿酸、黃嘌呤、胱氨酸或草酸鹽含量增高,尿內晶體呈過飽和狀態,導致晶核形成,繼續增長形成尿石。尿石基質是由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少量無機物質組成,晶體(如草酸鈣、尿酸鹽或磷酸鹽)沉積於其間。多數結石含有一種以上的成分,按各種結晶生長的規律形成一定的結構。由於尿液成分不斷發生變化,不同種類的結晶體可依共生方式組成結石。

  感染性結石的形成過程,是因分泌尿素酶的病源體(如變形桿菌)引起尿路感染,尿素酶使尿中的尿素分解,產生遊離氨,尿變堿性,粘蛋白聚合成基質,晶體(如磷酸銨鎂)沉積在基質中,形成磷灰石。感染性腎結石常為雙側性,增長迅速,似腎盂腎盞鑄形。

  尿石滯留在泌尿道引起尿路上皮損傷、出血,阻塞尿流致尿路擴張,易繼發感染及腎功能損害,雙側腎、輸尿管結石嚴重阻塞尿路可引起尿毒癥。尿路梗阻性疾病亦可繼發結石,前列腺增生癥的患者因膀胱出口阻塞,排尿後膀胱有殘餘尿,易形成結石。

  臨床表現 腎、輸尿管結石的常見癥狀為患側腰痛和腎區叩擊痛,發作腎絞痛時表現為陣發性劇痛,起自腎區,向同側腹股溝、睪丸或大陰唇放射,病人輾轉不安,輸尿管下段結石可伴有尿頻、尿急,因腎和胃腸道同屬腹腔神經支配,腎絞痛常伴惡心、嘔吐及腹脹等癥狀,易與急性胃腸炎、闌尾炎混淆。雙側腎、輸尿管或孤立腎結石阻塞尿路可致少尿或無尿,長期嚴重阻塞則引起尿毒癥。膀胱、尿道結石的癥狀為尿頻、尿急、尿痛、排尿困難。尿路結石病人常有血尿。腹部 X射線平片檢查多能顯示結石影,結石太小或能透X射線的尿酸結石則需作腎盂造影、B型超聲波或電子計算機掃描(CT)才能確診。排泄性尿路造影可瞭解尿路形態及腎功能情況。

  治療 腎輸尿管結石直徑在8mm以下,腎功能良好,無明顯感染,可采用中西醫結合療法,包括大量飲水,服利尿劑、中藥(如金錢草、海金砂、滑石、扁蓄、甘草)。輸尿管結石可行跳躍運動促其排出,結石滯留時可經膀胱鏡插入帶套石籃的導管,套住結石後拉出體外,較大的腎、輸尿管結石,尤其是引起尿路梗阻、並發感染和腎功能減退者,應施行手術治療。近年來,腔內泌尿外科學的發展,為腎輸尿管結石提供瞭創傷小的新療法:經皮腎輸尿管取石術,是中X射線指引下進行腎穿刺,達腎盞後,插入導絲,以此為軸心導入擴張器,逐步擴大瘺道,然後放入腎鏡,在窺視下用超聲波、激光或液電效應碎石,然後將結石碎屑吸出體外。小結石亦可在窺鏡下套取或鉗出;用輸尿管腎鏡經尿道、膀胱,插入輸尿管,達結石部位,在窺視下用上述方法亦可取出輸尿管結石。另一個治療上的新進展是體外沖擊波碎石術:將病人固定在靠架並浸泡在水中,用交叉X射線定位系統將腎結石或輸尿管結石校準於焦點上,在結石部位下方的半橢球反射體內進行高壓快脈沖放電,產生的沖擊波經過聚焦透入人體,因人體組織聲阻抗與水近似,沖擊波可循原方向傳播,當抵達結石部位時,由於結石聲阻抗與水相差懸殊,使能量急劇釋放,在結石內產生強烈伸拉內應力,致結石粉碎,並經輸尿管排出體外。體外沖擊波碎石亦可用超聲定位,不需泡水(即幹性),沖擊波發生亦可用壓電晶體、電磁等。

  膀胱、尿道結石的治療一般采用經尿道插入碎石鉗鉗碎結石,亦可將碎石器經尿道插入膀胱,用液電效應將結石擊碎後吸出。較大的結石則需施行手術治療。

  預防 尿石癥病人在排出或取出結石後,若存在結石復發因素,須予以矯治。大量飲水,調整飲食,對預防尿石很重要。飲用磁化水對預防尿石復發有一定效果。存在尿路梗阻病變如先天性腎積水、前列腺增生癥,膀胱憩室或尿道狹窄者,需施行手術治療,患感染性結石者在取出結石後,須根治感染,才能防止結石復發。內服乙酰異羥肟酸可抑制細菌分泌的尿素酶,使尿變酸性,從而加強抗生素療效,防止結石形成。代謝性結石病人若查出原發的代謝疾患,需要進行治療。

  尿酸結石可發生於痛風癥患者,因血和尿的尿酸濃度過高而導致結石。一些患尿酸結石的病人並無尿酸代謝障礙,但腎臟對氨的調節不正常,致持續酸性尿,尿酸易沉淀成晶核,形成結石。尿酸結石患者宜大量飲水,少吃富含嘌呤的食物如啤酒、肝、腎、腦、肉類和豆類,內服堿化尿液的藥物如枸櫞酸鉀。別嘌呤醇可減少尿酸合成。降低血和尿的尿酸濃度。上述療法不僅可預防尿酸結石復發,還可致結石溶解。

  胱氨酸結石是因腎小管對胱氨酸重吸收障礙所引起,是遺傳性疾病。預防方法是內服堿化尿液的藥物,並服D-青黴胺使胱氨酸硫化,變成容易溶解的復合物。

  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病人可發生尿石癥,是因甲狀旁腺腺瘤或增生,分泌過多的甲狀旁腺素,致高血鈣、低血磷、高尿鈣和高磷酸鹽尿,導致磷酸鈣結石。須施行手術將甲狀旁腺腺瘤或增生腺體切除,才可防止結石復發。

  草酸鈣結石病人常有草酸代謝紊亂,尿排泄草酸鹽增加,內服氧化鎂、維生素B6或正磷酸鹽有一定的預防效果。

  原發性腎結石是指未查出特殊病因的含鈣結石,預防措施是避免高鈣(動物蛋白、牛奶)、高草酸鹽(菠菜、核桃、巧克力、濃茶)及高糖飲食。伴有高尿鈣者宜內服雙氫克尿塞、三氯噻嗪或磷酸纖維素鈉,以降低尿鈣濃度。尿內枸櫞酸含量不足者宜內服枸櫞酸鉀。進餐時內服麥麩或米糠,利用其含有的植物酸與食物中的鈣結合,減少鈣從腸道吸收,這些方法均有一定預防效果。

泌尿系統結石和結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