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時間內一次飲用超量酒精(乙醇)製品後出現的急性中毒癥狀,即“酒醉”或“醉酒”狀態,表現頭昏、乏力、興奮、欣快、嘔吐、昏睡、昏迷,乃至死亡。據統計全世界約有1500~2000萬人酗酒。醉酒不僅傷害身體,有害於社會和傢庭,而且造成多種疾病,已經引起醫學、心理學和社會廣泛重視。一般白酒含乙醇量45~60%,黃酒15~20%,葡萄酒10~15%,白蘭地40~43%,啤酒3~5%。飲酒後乙醇從胃和小腸迅速吸收,5分鐘即可在血中發現,30~90分鐘達最高濃度,並分佈佈到全身各部分,包括腦脊液、尿及肺泡氣中。少量以原形從尿、汗液及呼氣排出,90%以上在體內(主要在肝臟)代謝。乙醇在肝細胞漿乙醇脫氫酶催化下,生成乙醛,再由肝細胞線粒體乙醛脫氫酶催化,生成乙酸,進入三羧酸循環,生成乙酰輔酶A和二氧化碳。

  對酒的耐受量因人而異。極少數人先天性乙醇脫氫酶缺乏,對酒類表現特別敏感。飲酒後由於NAD(氧化型輔酶Ⅰ)減少,NADH(還原型輔酶Ⅰ)增多,NAD/NADH比值改變,可造成乳酸血癥、尿酸血癥、低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癥,並抑制體內三羧酸循環。

  臨床表現 急性酒精中毒可分為三期:①興奮期。顏面潮紅或蒼白,眼結膜充血,欣快和興奮,談話滔滔不絕,行為失控、易怒、易喜、易悲、易感情用事,常有惡心、嘔吐。②共濟失調期。表現動作笨拙,步履蹣跚,步態不穩,語言含混不清,惹事生非。③昏睡期。面色蒼白,皮膚濕冷,口唇青紫,呼吸減慢有鼾音,體溫下降,由躁動進入昏睡或昏迷,大小便失禁,直至呼吸循環中樞抑制而死亡。少數急性酒精中毒者,因昏睡嘔吐致窒息死亡,或致吸入性肺炎。

  診斷 根據飲酒史,呼吸及嘔吐物有酒味,以及臨床癥狀。但對昏迷的患者,須排除其他各種昏迷原因。

  治療 輕度或中度酒醉者,無需特殊治療,濃茶、咖啡或催吐療法(嚴格禁用嗎啡),對體內乙醇的排出速度並無影響。昏睡是一種自限性狀態,要註意保暖,並將頭置於側位,防止嘔吐引起窒息。對少數突發興奮、躁動、好鬥及有破壞性行為(病理性酒醉或急性乙醇性妄想狂)者,可予小量鎮靜藥,呼吸抑制者可予中樞興奮劑。大量輸液,或葡萄糖加胰島素輸註。亦難以加速乙醇從體內排出。角膜反射和瞳孔反射遲鈍,則表明呼吸及循環衰竭,應及時搶救。嚴重中毒者可用血液透析療法。昏迷長達10小時以上,或酒精血濃度高於400mg/dl以上者預後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