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軀幹、四肢和面部肌肉強烈的不自主的反復收縮,兩側眼球上翻,可以伴有意識障礙,有時呼吸暫停,面色青紫、大小便失禁。持續時間長短不等,從數秒到數分鐘。驚厥多見於小兒,俗稱“抽風”。由多種病因引起的腦組織缺血、缺氧,腦細胞水腫、脫水,神經細胞變性,或腦細胞受刺激而興奮時均可出現驚厥。出現驚厥即應採取終止驚厥措施,並作病因治療。

  驚厥的臨床表現 驚厥可可有多種類型。

  ① 強直-陣攣性驚厥,是臨床上最常見的驚厥形式。患者突然意識喪失,全身肌肉強直,頭後仰或轉向一側,雙眼球上轉或側視。肩關節內收,肘、腕屈曲,雙手握拳。雙下肢伸直。呼吸肌強直導致呼吸暫停,因而顏面青紫。強直持續10~30s。隨後轉入陣攣期,四肢有節律的收縮及放松,出汗,唾液增多從口角流出。咀嚼肌強烈收縮,可咬破舌緣,血液混於唾液中流出。膀胱及腹肌收縮使尿失禁。陣攣持續數10s~5min後逐漸停止,患者進入昏睡。清醒後對發作中的情況不能記憶。主要見於癲癇。

  ② 強直性驚厥,是僅有強直而無陣攣的發作。見於低鈣驚厥。

  ③ 陣攣性驚厥,是僅有陣攣而無強直的發作。如低血糖。

  ④ 肌陣攣性驚厥,全身、一個肢體或一組肌肉短促的抽動,可反復發作。如嬰兒痙攣癥(嬰兒型肌陣攣性癲癇)。

  ⑤ 部分性驚厥,某一肢體,甚至一組肌肉陣攣性發作,見於傑克遜氏癲癇等。

  驚厥的病因 驚厥可由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和其他系統疾病引起。

  ① 癲癇,是驚厥最常見的原因,約60%的癲癇以驚厥為主要癥狀。原發性癲癇中絕大部分表現為強直陣攣性驚厥發作。而強直性、陣攣性或部分性驚厥常為癥狀性癲癇的表現。

  ② 高熱,高熱驚厥多見於幼兒,發生於體溫突然升高達38℃以上時。

  ③ 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包括顱內占位性病變(如腫瘤、膿腫、寄生蟲);顱腦外傷,包括產傷;顱內感染(腦炎、腦膜炎、腦膿腫);先天性或遺傳性疾病如畸形,斯特奇-韋伯二氏綜合征(表現為顏面血管痣、驚厥等)、結節性硬化、腦積水;腦血管疾病,如腦出血;脫髓鞘疾病,如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亞急性海綿狀變性;核黃疸。

  ④ 代謝性疾病,如先天性氨基酸代謝紊亂、腎功能衰竭、肝功能不良、糖尿病性昏迷、低血糖癥、低血鈣(如手足搐搦癥)、低血鈉、高血鈉、低血鎂及鹼中毒等。

  ⑤ 中毒,如一氧化碳、藥物(如番木鱉鹼、阿托品、有機磷、有機氯、青黴素、毒蕈)中毒。

  ⑥ 心肺功能障礙,如肺性腦病,亞當斯-斯托克斯二氏綜合征、二尖瓣脫垂等。

  ⑦ 精神障礙,如癔病(表現可似癲癇,但可持續很久,意識清楚,暗示可促其發生或停止)。

  ⑧ 感染,如中毒型菌痢、敗血癥、惡性瘧疾、狂犬病、破傷風。

  ⑨ 其他,系統性紅斑狼瘡、結節性多動脈炎、日射病(見中暑)、子癇(見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窒息等。

  驚厥的診斷 應從病史、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等方面收集資料,確定病因,作好鑒別診斷。

  驚厥的治療 應針對不同病因予以治療,並予以抗驚厥藥(如巴比妥類、水合氯醛及安定等),低血鈣者靜脈註射氯化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