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內侵入瞭異常的細胞或出現瞭正常情況下不應出現的機體細胞,以及某些病變組織向周圍擴展的現象。在細胞內或間質中出現異常的物質、或原有的某些物質的堆積過多也稱為浸潤。有的變性或沉積也稱為浸潤。浸潤大多為病理性的,但有時是為瞭治療目的而人為的。它們對機體的影響則很不相同。

  在炎癥時,各種炎癥細胞浸潤炎癥組織;這是機體抗損傷的防禦功能表現。腫瘤細胞可以浸潤周圍的正常組織,這稱為腫瘤細胞浸潤,往往是惡性腫瘤的特徵。

  機體抵抗力降低時,原來較為穩定的肺結核灶,可以活躍起來向周圍發展,這稱為結核病變浸潤。

  高血壓病時,脾、腎及腦的細動脈通透性增高,血漿蛋白質經內膜浸入血管壁內,凝固成為玻璃樣物質致細動脈管腔變窄,甚至閉塞,這稱玻璃樣變性,可使高血壓病進一步惡化。

  由漿細胞產生的糖蛋白與內皮細胞產生的含硫的粘多糖結合形成淀粉樣物質,是一種免疫性蛋白復合物抗體。這種物質沉積於腎小球叢上皮下、內皮下,或毛細血管的基底膜中,使毛細血管管腔變窄及堵塞,最終造成腎小球硬化。若沉積於心肌纖維間可壓迫心肌纖維,使之萎縮,影響心肌收縮力。淀粉樣物質的浸潤又稱為淀粉樣變。

  某些肥胖病者,在心肌中、胰組織中可以出現脂肪組織,這稱為脂肪組織浸潤。若脂肪組織大量出現在心肌中,可因壓迫而致心肌萎縮,降低心肌的儲備力。

  缺氧、中毒、傳染病、饑餓、糖代謝紊亂等可使某些非脂肪性組織細胞中出現大量脂質,這稱為脂肪浸潤或脂肪變性,如肝脂肪變性,嚴重者可發生肝硬變。

  甲狀腺功能減退時,皮膚發生粘液水腫,這是由於皮膚纖維間充滿富含酸性粘多糖的蛋白質性液體所致。某些腫瘤組織可發生粘液變性,也可稱為粘液物質浸潤。

  糖原(如糖尿病時)、礦物質(如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時的鈣)、色素(如黑素)、膽固醇(高血壓病時)等,均可沉積於細胞或組織內,這亦稱為浸潤。

  浸潤也可見於治療中,如局部麻醉時將麻醉藥物註入組織即是。

  除為瞭治療目的使用藥物浸潤以及炎癥灶中各種炎細胞浸潤外,其他的任何浸潤,對機體都是有害的,其危害的大小要看浸潤物的性質、多少以及對受累器官功能的影響而定。如惡性腫瘤的浸潤常是嚴重的,但肺內少量塵埃的沉積,則往往對機體的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