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溶血性弧菌(又稱嗜鹽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多因進食染菌醃漬物所致。副溶血性弧菌多存在於海水中,故海產品的染菌率較高。除食用未煮熟的魚、蝦、蟹類可引起中毒之外,肉、蛋、蔬菜等也可引起,這是因食物容器或砧板生熟食不分、與海產品交叉污染引起的;也有由鹹菜和食鹽引起本菌食物中毒的報告。常集體發病,多發生在7~10月。副溶血性弧菌為革蘭氏陰性桿菌,在溫度37℃、pH7.7左右、含鹽3~4%的食物和培養基中發育良好,在無鹽條件下不能生長。本菌對酸敏感,不耐高溫,56℃℃5分鐘即可死亡。對低溫的抵抗力較強,在冰箱中可存活70多天。

  本病的潛伏期為2~40小時不等,多為10小時左右,主要癥狀為嘔吐、腹痛、腹瀉,糞便呈洗肉水樣或膿血樣,裡急後重不明顯,發熱輕,重者可有脫水、意識不清、血壓下降等。病程約1周左右。實驗室檢查:白細胞增多。糞便鏡檢可見白細胞、膿細胞或紅細胞,部分病人有巨噬細胞。糞便培養可檢出副溶血性弧菌。

  根據流行季節、進食污染食物史、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即可確診。治療為對癥和支持療法,重者可口服抗生素。一般預後良好。

  預防措施為將動物性食物煮熟後再食,放置一段時間後,食前要充分加熱;防止生熟食物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