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期,英、法軍隊在法國北部索姆河地區對德軍的陣地進攻戰役。戰役從1916年6月24日開始,至11月中旬結束。其目的是突破德軍防禦,以便轉入運動戰,同時減輕凡爾登方向德軍對法軍的壓力。當時戰線由南向北,在亞眠以東50多公裡的地方穿過索姆河。德軍在該地區構築瞭號稱“最堅強的”防線,包括3 道陣地和一些中間陣地。主要陣地有坑道工事,陣地前面有多層鐵絲網。守軍為德軍第2集團軍,防禦正面寬58公裡,其第一線為9個師,預備隊4個師。以後兵力增加到67個師師。英、法方面原計劃以法軍擔任主攻,但因凡爾登戰役動用瞭法軍大量兵力,改以英軍為主。最初投入兵力為39個師(戰役過程中增加到86個師),其中英軍25個師,以第4集團軍為主、第3集團軍為輔,在索姆河北岸卡爾諾以北地區進攻,正面25公裡;法軍第6集團軍14個師,跨索姆河在英軍右側進攻,正面15公裡。英、法軍炮兵和空軍都占優勢。采取對有限目標逐次攻擊戰法,企圖通過消耗德軍兵力達到突破的目的。為協調兩軍行動,規定每次進攻到達線不能自行超越。

  從6月24日起,英、法軍進行瞭7天的炮火準備,7月1日晨7時半步兵在炮火支援下發起進攻。當天法軍和主攻方向上的英軍都突破瞭德軍第一道陣地,但英軍左翼則毫無進展。英軍以密集隊形前進,遭到德軍機槍和炮兵火力的嚴重殺傷,第一天即傷亡近6萬人。7月3日英軍右翼和法軍占領瞭德軍第二道陣地。德軍利用對方進攻的間歇,迅速調集兵力,加強縱深防禦,並在一些地段上實施反擊。英、法軍於7月中、下旬再度發起進攻,南岸法軍占領瞭第三道陣地,但未能發展為戰役突破。9月3日,英軍32個師、法軍26個師第三次發起進攻,截至12日向德軍縱深隻推進瞭2~4公裡。9月15日,英軍在進攻中首次使用坦克,共出動49輛,而實際參加戰鬥的18輛(被德軍擊毀10輛),步兵的進攻速度因而有所增加,當天占領瞭第三道陣地的幾個要點。在戰爭史上這是第一次使用坦克。在9月下旬和11月的進攻中,英軍又兩次使用坦克,但數量較少,收效不大。

會戰中的英軍在沖鋒

  索姆河會戰,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雙方傷亡約134萬人,其中英軍45萬餘人,法軍34萬餘人,德軍53.8萬人。英、法軍未達到突破德軍防線的目的,但鉗制瞭德軍對凡爾登的進攻,進一步削弱瞭德軍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