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工人階級政黨。1920年12月,在圖爾法國社會黨代表大會上,由以M.加香為代表的社會黨左翼建立。1924~1930年,P.塞馬爾擔任黨的領導人。1930年起由M.多列士長期擔任黨的總書記。法共反對法軍進佔德國魯爾地區,支援摩洛哥人民的解放鬥爭。30年代起開始在知識份子和其他階層人民中開展工作,擴大影響。1935~1938年同社會黨、激進社會黨等黨派達成協議,組成人民陣線,共同反對法西斯,其間雖未參加政府,但促成一系列進步法令的頒佈。1938年反對簽訂慕慕尼黑協定。1939年9月,被達拉第政府取締,轉入地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廣大黨員堅決反抗德國法西斯侵略,參加國內抵抗運動,組織自由射手和遊擊隊。1943年法共發起成立民族抵抗委員會,並派代表去阿爾及利亞參加C.-A.-M.-J.戴高樂領導的法蘭西民族解放委員會。1944年,法國共產黨恢復公開活動,在1944年8月巴黎人民起義中起瞭主要作用。法共先後提出“團結、鬥爭、勞動”和“團結、生產、勞動”的口號,主張和其他政黨合作,以共同擊敗法西斯德國和開展戰後復興工作。在1946年第四共和國第一次國民議會選舉中得票最多,成為議會中的第一大黨。1944~1947年4次參加政府。1947年5月被逐出政府,此後一直處於反對黨地位。1958年反對戴高樂上臺,抨擊第五共和國的內外政策。1964年多列士去世後,W.羅歇繼任總書記。60年代起逐漸與社會黨等左翼政黨接近。1968年發表《爭取先進民主和社會主義的法國宣言》。1971年宣佈《人民統一民主政府綱領》,並在此基礎上於1972年和社會黨通過《共同施政綱領》。1974年支持社會黨領袖F.M.M.密特朗參加總統選舉,1976年第22次代表大會宣佈放棄“無產階級專政”概念,提出建設“法國色彩的社會主義”的綱領性思想,1979年第23次代表大會正式批準。1981年加入瞭以社會黨人為核心的左翼政府,1984年7月退出政府。1982年10月,G.馬歇訪華,同中國共產黨恢復關系。黨員約70萬,現任總書記馬歇(1972年起)。中央機關報為《人道報》,機關刊物為《共產主義手冊》和《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