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9年在法國爆發的資產階級革命。

  三個等級的矛盾 18世紀資本主義在法國部分地區已相當發達,出現許多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工廠,個別企業雇傭數千名工人並擁有先進設備。金融資本雄厚。資產階級已成為經濟上最富有的階級,但在政治上仍處於無權地位。農村絕大部分地區保留著封建土地所有制,並實行嚴格的封建等級制度。由天主教教士組成的第一等級和貴族組成的第二等級,是居於統治地位的特權權階級。資產階級、農民和城市平民組成第三等級,處於被統治地位。特權階級的最高代表是國王路易十六。18世紀末第三等級同特權階級的矛盾日益加劇。特權階級頑固維護其特權地位。在第三等級中,農民和城市平民是基本群眾,是後來革命中的主力。資產階級則憑借其經濟實力、政治才能和文化知識處於領導地位。法國大革命是整個第三等級在資產階級領導下發動起來的。

  革命的爆發和君主立憲派的統治 1789年5月5日路易十六在凡爾賽宮召開三級會議 (見彩圖),企圖對第三等級增稅,以解救政府財政危機。第三等級代表則要求制定憲法,限制王權,實行有利於資本主義的改革。6月17日第三等級代表宣佈成立國民議會,7月9日改稱制憲議會。路易十六調集軍隊企圖解散議會,激起巴黎人民的武裝起義。7月14日群眾攻克象征封建統治的巴士底獄(見彩圖)。資產階級代表在起義中奪取巴黎市府政權,建立瞭國民自衛軍。J.S.巴伊當選市長,M.-J.-P.-Y.-R.-G. du M. de拉法耶特任國民自衛軍司令。巴黎人民起義期間,全國城鄉掀起革命高潮,制憲議會此時實際上成為革命領導機關和國傢立法機關。在議會中君主立憲派起主要作用。在農民起義的影響下,制憲議會於8月4~11日通過法令,宣佈廢除封建制度,取消教會和貴族的特權,規定以贖買方式廢除封建貢賦。8月26日通過《人權與公民權宣言》,確立人權、法制、公民自由和私有財產權等資本主義的基本原則。議會還廢除貴族制度,取消行會制度,沒收並拍賣教會財產。10月5~6日巴黎人民進軍凡爾賽,迫使王室搬到巴黎,制憲議會也隨之遷來。巴黎出現一批革命團體,其中雅各賓俱樂部、科德利埃俱樂部在革命中發揮巨大作用。

三級會議開幕(1789年5月5日)

巴黎群眾攻打巴士底獄(1789年7月14日)

  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喬裝出逃,企圖勾結外國力量撲滅革命,但中途被識破押回巴黎。廣大群眾要求廢除王政,實行共和,但君主立憲派則主張維持現狀,保留王政。7月16日君主立憲派從雅各賓派中分裂出去,另組斐揚俱樂部。7月17日他們槍殺在馬爾斯校場集會的群眾。同時迫使路易十六批準制憲議會的憲法,即實行君主立憲制的1791年憲法。制憲議會於9月30日解散,10月1日立法議會召開。1792年4月,法國抗擊外來武裝幹涉的戰爭開始,路易十六的反革命面目充分暴露。立憲派的保守妥協態度愈加不得人心。7月11日立法議會宣佈祖國處於危急中。以無套褲漢為主體的巴黎人民再次掀起共和運動的高潮。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第2次武裝起義打倒波旁王朝,推翻立憲派的統治。

法國大革命

  共和國的建立和吉倫特派的統治 8月10日巴黎人民起義後資產階級共和派──吉倫特派取得政權。9月20日法國軍隊在瓦爾米打敗外國幹涉軍。由普選產生的國民公會於9月21日開幕,9月22日成立瞭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吉倫特派執政期間頒佈法令,強迫貴族退還非法占有的公有土地,將沒收的教會土地分小塊出租或出售給農民,嚴厲打擊拒絕對憲法宣誓的教士和逃亡貴族。1793年1月21日,國民公會經過審判以叛國罪處死路易十六。(見彩圖)

路易十六被處死(1793年1月21日)

  吉倫特派代表人物有J.-P.佈裡索、P.-V.韋尼奧等。他們把主要力量用於反對以M.F.M.I.de羅伯斯比爾為首的雅各賓派、巴黎公社(1792~1794)[ID=ba_shiqi]和巴黎無套褲漢。1792年10月10日吉倫特派被清除出雅各賓俱樂部。從1792年秋季起,要求打擊投機商人和限制物價的群眾運動高漲起來。以忿激派為代表的平民革命傢要求嚴懲投機商,全面限定生活必需品價格,以恐怖手段打擊敵人。吉倫特派卻頒佈法令鎮壓運動。1793年2~3月,以英國為首的歐洲各國組成反法聯盟,加強武裝幹涉;國內也發生大規模王黨叛亂。4月,前線的主要指揮、吉倫特派將領C.F.迪穆裡埃叛變投敵。在革命處於危急的時刻,巴黎人民於5月31日~6月2日發動第3次起義,推翻吉倫特派的統治,建立起雅各賓派專政。

  雅各賓專政 新政權面臨嚴峻局面,被推翻的吉倫特派趁機在許多地區煽起武裝叛亂。雅各賓派政權聯合廣大人民群眾,采取激烈的革命措施,6月3日~7月17日頒佈3個土地法令,廢除農村中的封建特權,以有利於農民的方式拍賣沒收來的封建地產,大批農民得到土地。6月24日公佈的憲法即1793年憲法是法國第1部共和制的民主憲法(由於戰爭未能實施)。7月,改組並加強作為臨時政府機關的救國委員會。嚴禁囤積壟斷,對投機商人判處死刑;號召人民武裝起來保衛祖國。9月,國民公會把“恐怖”提上議事日程。由無套褲漢組成的革命軍下鄉征糧打擊投機商。國民公會先後頒佈嫌疑犯法令和對生活必需品和工資實行限價的法令。10月底,一批吉倫特派被處決。由於實行這些措施,革命力量加強,形勢迅速好轉。1793年底~1794年初外國幹涉軍全部被趕出國土,國內的叛亂基本平息。

  隨著勝利的取得,“平民方式”的革命完成瞭使命。以 G.-J.丹東為首的一部分雅各賓派要求停止實行恐怖。以巴黎公社副檢察長 J.-R.埃貝爾為首的一派則堅持繼續加強恐怖統治,進一步限制和打擊資產階級。受到兩面夾攻的以羅伯斯比爾為首的執政派,於1794年3~4月先後逮捕並處死兩派領導人,繼續擴大執行恐怖政策。

  1794年6月法軍在比利時境內的弗勒呂斯取得重大軍事勝利。國內反對恐怖統治的勢力加強,國民公會中占多數的平原派同原丹東派、埃貝爾派以及一切反羅伯斯比爾的勢力聯合在一起,於1794年7月27日發動熱月政變,推翻雅各賓專政;7月28~29日處死羅伯斯比爾等90人,從而結束瞭法國革命的上升階段。

  熱月黨的統治和督政府 熱月黨人原是反羅伯斯比爾的各派人物的暫時結合,並無統一綱領。他們代表在革命中形成的資產階級暴發戶的利益,執政後實行的主要是原丹東派的主張。熱月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J.-L.塔利安、L.弗雷隆、P.-F.-J.-N.de巴拉斯等。他們廢除雅各賓派限制和打擊資產階級的政策,封閉雅各賓俱樂部,使資產階級解脫恐怖時期的束縛。熱月黨一面鎮壓1795年4~5月兩次巴黎無套褲漢的反抗運動,一面粉碎逃亡貴族的武裝進犯和國內王黨叛亂。根據1795年制定的共和三年憲法,10月解散國民公會,成立新的政府機構督政府。

  督政府由5個督政組成,其主要領導人是發動熱月政變的巴拉斯。督政府一建立就宣佈要穩定秩序,但奏效甚微。1796年發生F.-N.巴貝夫領導的平等派運動,但運動很快被鎮壓。1796~1797年,督政府派拿破侖·波拿巴遠征意大利,取得重大勝利,軍人勢力開始抬頭。政府通過發行強制公債、增加稅收、舉辦工業博覽會等方式,在經濟上取得一些成就。1797年立法機構選舉時,許多王黨分子當選。督政府為打擊王黨勢力,宣佈選舉無效。1798年立法機構選舉時雅各賓派的殘餘勢力大批當選,督政府再次宣佈選舉無效,並趁機鎮壓雅各賓派。這種忽而打擊王黨,忽而打擊民主派的政策,歷史上稱為“秋千政策”,反映出政局不穩。1799年英國又組成第2次反法聯盟,法國在軍事上面臨困難。7月雅各賓派又活躍起來,俱樂部紛紛恢復,要求執行共和二年的戰時政策。在這種形勢下,以E.-J.西哀士為首的資產階級右翼勢力要求借助軍人力量控制局面。1799年11月9日(共和八年霧月18日)拿破侖·波拿巴將軍發動政變,結束瞭督政府的統治,建立起臨時執政府。

  

參考書目

 Thomas Carlyle,The French Revolution,2 vols,Everyman's Library, London,1967.

 A.馬迪厄著,楊人楩譯註:《法國革命史》(全三卷)。商務印書館,北京,1973。(A. Mathieu,La Révolution Française,Paris,1922~1927.)

 A.Sobaul,Précis d'Histoire de la Révolution,Française,Editions Socials,Paris,1975.

 M. 米涅著,北京編譯社譯:《法國革命史,從1789年到1814年》,商務印書館,北京,1981。( M. Mignet,Histoire de La Révolution Française Depuis1789 Jusouen1814,David Nutt,Londres,1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