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漢末年名將,三國時期吳國奠基者。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早年廣交江淮豪士,後倚袁術,率其父孫堅(袁術部將)舊部千餘進軍江東,沿途禁止搶劫,依靠士族,實力不斷壯大。興平二年(195),擊敗揚州刺史劉繇諸部,佔據江東。次年,率軍南攻會稽(今福建及浙江大部),為太守王朗阻於固陵(今浙江蕭山西北),數次攻城不克,遂改變戰法,乘夜多置火炬佯攻,分兵迂回側後。王朗大敗,由海上退至東冶(今福州)。孫策督軍追擊,破東冶,降王朗,據有會稽。建安三年(198)),孫策棄絕袁術,被曹操封為吳侯,隨即向長江南北發展。後攻占丹陽(今安徽南部及江蘇、浙江一部),智取皖城(今安徽潛山),西占荊州江夏(今湖北東部),乘勝揮師南取豫章(約今江西),開拓瞭東吳疆域。五年,孫策乘官渡之戰,籌謀渡江北進,在丹徒(今屬江蘇)遇刺。臨終前囑弟孫權繼承其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