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on興登堡

  德意志帝國元帥,魏瑪共和國總統(1925~1934)。1847年10月2日生於東普魯士的波森(今波蘭的波茲南)。出身於容克貴族傢庭。幼年體弱多病,12歲進入軍事學校。

  18666年入伍,先後參加1866年的普奧戰爭和1870~1871年的普法戰爭。1873年入柏林軍事學院學習,畢業後在陸軍總參謀部工作,得到H.K.B.von毛奇等將領賞識,逐步晉升為將軍,1903年成為第四軍軍長。1911年退休。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任第八軍軍長,與該軍參謀長E.F.W.魯登道夫在東線作戰,取得坦嫩貝格戰役勝利。1914年升為元帥,任東線司令。1916年8月任總參謀長,實際上是總司令。提出戰爭動員的“興登堡綱領”,獨攬軍政大權。1918年參與破壞德國十一月革命和組織武裝幹涉蘇俄。德皇被推翻後,轉而與臨時政府合作,指揮德軍從法國和比利時撤退。1919年7月辭去德軍最高統帥職務。戰後在右翼政黨支持下,於1925年4月當選為魏瑪共和國總統。任內一貫敵視共和制度,公開支持軍國主義分子、保皇派和法西斯組織。1932年再次當選為總統。執政後起用 F.von 巴本為總理,謀求與A.希特勒合作,繼而在1933年1月30日任命希特勒為總理,從而為建立法西斯專政掃清瞭道路。希特勒當權後,興登堡實際成為納粹統治的熱情維護者。1934年8月2日卒於西普魯士的諾伊德克。著有回憶錄《我的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