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武

  中國古代軍事學傢。春秋末期吳國將軍。字長卿,齊國樂安(今山東博興北,一說惠民)人。約活動於西元前6世紀末至前5世紀初。其祖先為陳國公子完,因內亂逃至齊國,後稱田氏。孫武祖父齊大夫田書伐莒(今山東莒縣)有功,齊景公賜姓孫氏。後後因齊國內亂,孫武出奔吳國。經吳國重臣伍員推薦,向吳王闔閭進呈所著兵法13篇,被重用為將。吳、楚爭奪霸權,長期戰於江淮。孫武與伍員等輔助闔閭制定並實施自強其力、待機而動、分兵輪番襲楚的方略,使楚疲於奔命,國力耗損。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闔閭采納孫武等建議,乘楚國兵疲松懈之機,以蔡、唐軍為前導,率軍從楚國守備薄弱的東北部實施迂回奇襲,一舉攻入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楚國因此喪失瞭爭霸力量(見柏舉之戰)。吳國“西破強楚,北威齊、晉,南服越人”(《史記·伍子胥列傳》),以一隅之地而稱霸,孫武起瞭重要作用。產生於戰爭頻繁、社會大變革時代的《孫子兵法》,總結春秋末期及其以前的戰爭經驗,在中國和世界軍事史上,最早比較系統地涉及戰爭全局問題,首次揭示瞭“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這一指導戰爭的普遍規律,總結瞭若幹至今仍有科學價值的作戰指導原則,是不朽的軍事名著。孫武作為中國古代軍事學的奠基人,對後世產生瞭廣泛而深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