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日本駐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突然襲擊瀋陽,以武力侵佔東北的事件。19世紀末至20世紀前半葉,日本逐步確定瞭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的戰略方針。1930年,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波及日本,為瞭轉移日益激化的國內階級矛盾,日本加快瞭武力侵華的步伐,於1931年7月和8 月在東北製造瞭“萬寶山事件”和“中村事件”。由於國民政府實行不抵抗政策,日本遂於一月後發動瞭大規模武裝侵佔東北三省的戰爭。

  9 月18日夜10時餘,日本關東軍按照預謀的計劃,自行炸毀沈陽北郊柳條湖附近一段南滿鐵路,然後誣稱系中國軍隊所為,當即派兵突然進攻中國軍隊駐守的北大營和沈陽內城。南京國民政府正全力進行反人民的內戰,堅持不抵抗政策。19日8時30分,北大營、沈陽內城相繼為日軍占領;中午,東大營及其附近地區也同時失守,沈陽完全陷落(見彩圖)。同日,日軍還攻占營口、鳳凰城、鞍山、撫順、安東(今丹東)、長春等二十餘城。21日,日本駐朝鮮軍隊越境增援關東軍,一周後侵占瞭遼寧、吉林兩省大部分地區。10月,日軍開始向黑龍江省進犯,11月19日占領齊齊哈爾。12月下旬,日軍進犯錦州,占領遼西地區,直逼山海關,東北軍被迫撤退山海關內。1932年2月5日日軍占領哈爾濱。至此,東北三省全部淪陷。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軍進攻沈陽

遭日軍攻擊後的北大營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變中國為其殖民地的開始,此後東北三省被日本帝國主義蹂躪、奴役達十四年之久;也是中國各階層人民在民族危機的刺激下,掀起空前規模的抗日救國高潮的開始,對中日兩國歷史均具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