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夏天授禮法延祚四年(宋康定二年,1041),西夏軍在好水川(今寧夏隆德至西吉兩縣間)地區,設伏擊敗宋軍的作戰。

  延州之戰後,西夏軍對宋西北邊地的進擾愈加頻繁。康定二年正月,宋廷為遏制夏軍,採納陝西經略安撫副使韓琦的建議,擬發涇原、鄜延兩路兵反擊。因同任副使范仲淹持異議,仁宗命諸臣再議。夏景宗元昊乘宋進兵未決,再度攻宋。

  天授禮法延祚四年二月,元昊率兵10萬從折薑(今寧夏同心縣預旺旺東)進發,經天都寨(今寧夏海原),沿瓦亭川(今葫蘆河)南下,直抵好水川地區。元昊為發揮騎兵優勢,采用設伏圍殲的戰法,將主力埋伏於好水川口,遣一部兵力至懷遠城(今寧夏西吉縣偏城)一帶誘宋軍入伏。

好水川之戰

  韓琦聞夏軍來攻,命環慶路副都部署任福率兵數萬,自鎮戎軍(今寧夏固原)經懷遠城、得勝寨(今西吉縣將臺北),抵羊牧隆城(今西吉縣興隆鎮西北),出夏軍之後,伺機破敵。如不利於戰,則據險設伏,待夏軍回師時截擊。夏軍逼懷遠城,任福與涇原駐泊都監桑懌率輕騎數千先發,鈐轄朱觀、都監武英等後繼。二月十三,進至捺龍川(今西吉縣偏城東北),聞鎮戎軍西路都巡檢常鼎等正與夏軍戰於張義堡(今固原縣張易)南,遂轉道南進,急趨交戰處。夏軍佯敗,誘宋軍追擊。任福、桑懌脫離輜重,輕裝尾隨。黃昏,屯好水川。朱觀、武英部屯籠洛川(今隆德西北什字路河)。相約次日會兵川口,合擊夏軍。十四日,任福、桑懌引軍循川西行,至羊牧隆城東五裡處,發現道旁放置數個銀泥盒,將盒打開,百餘隻帶哨傢鴿飛出,恰為夏軍發出合擊信號。宋軍陣未成列,即遭夏騎沖擊。激戰多時,宋軍混亂,企圖據險抵抗。夏軍陣中忽樹兩丈餘大旗,揮左左伏起,揮右右伏起,居高臨下,左右夾擊,宋軍死傷甚眾,任福、桑懌等戰死。是日,朱觀、武英部進至姚傢川(什字路河口),亦陷入夏軍重圍中。行營都監王珪率4500人自羊牧隆城來援,被夏軍擊敗。武英、王珪等戰死,唯朱觀率千餘人還。夏軍獲勝後,聞宋環慶、秦鳳路派兵來援,遂回師。

  此戰,元昊運籌周密,預先設伏,誘宋軍就范,發揮騎兵優勢,突然襲擊,一舉獲勝,是一次成功的伏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