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漢後期,段熲率軍對起兵反抗漢廷的羌族進行的作戰。

  東漢自桓帝以後,朝政更加腐敗。遊牧於今青海、甘肅一帶的羌族不堪官府苛政,大規模起兵反抗,攻掠州郡。漢王朝築壘防禦,屢遭失敗,遂起用積極主張攻戰的段熲為護羌校尉,統兵攻羌。段熲針對羌兵行動快速而力量分散的特點,定下各個擊破、窮追殲滅的對策,並將歸漢的羌民編入軍中,組成一支適應高原山區作戰的部隊。

  延熹二年(159),燒當、燒何、當煎煎等羌襲擾隴西(今甘肅臨洮)、金城(今蘭州西北),段颎率1.2萬餘騎溯湟水攻破西羌諸部,追至羅亭(今青海化隆境),殲1.2萬餘人。次年,燒何羌等部北攻張掖(今甘肅張掖西北),段颎率軍急襲,羌兵退走。段颎督軍追擊40餘日,出塞2000餘裡,圍殲燒何羌兵於積石山(今青海阿尼瑪卿山)。爾後分兵攻塞內諸部羌,殲數千人。後段颎因事獲罪下獄。六年,羌兵攻勢轉盛,漢廷復起用段颎攻羌。八年,當煎羌起兵於湟中(今西寧一帶),包圍段颎軍。段颎固守三日,待其懈怠,乘夜潛出,回師襲擊其側背,大破羌兵,並窮追不舍,自春至秋,無日不戰。西羌諸部敗散。

  建寧元年(168)春,段颎率軍轉攻東羌諸部,出彭陽(今甘肅鎮原東南),襲擊先零羌於逢義山(今寧夏西吉東北)。段颎軍佈方陣攻戰:正面列長矛兵三行,其間配以強弩,以兩翼騎兵掩護。羌兵勢眾,長於格鬥,但短於配合,在漢軍嚴整方陣沖擊下敗潰,段颎揮軍濫殺羌民8000餘。二年夏,段颎遣兵一部進入羌族聚屯的凡亭山(今六盤山)紮營,誘羌兵進攻,乘機將其擊潰。羌兵復聚屯於射虎谷(今甘肅天水西),扼守谷口。段颎派兵伐木設障40餘裡,封鎖羌兵南退道路,並秘密遣軍7000人夜奔西山,逼近羌兵,掘塹待戰,另遣3000人據東山。羌兵猛攻西山,段颎乘虛攻入谷口,並指揮東西兩山漢軍合擊,殲1.9萬餘人,餘眾敗散。

  東漢王朝以段颎攻羌,雖獲勝利,卻大損國力,加速走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