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賡

  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軍事傢。原名陳庶康。1903年2月27日生於湖南省湘鄉縣二都柳樹鋪。1916年入湘軍當兵。1921年脫離湘軍,在長沙參加愛國活動。1922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5月考入黃埔軍校第1期,畢業業後留校任連長、副隊長,參加平定商團叛亂和討伐軍閥陳炯明的東征等作戰。1926年秋赴蘇聯學習,1927年初回國。同年參加南昌起義,南下途中在賀龍部任營長。1928年起,在上海主持中共中央特科的情報工作。1931年9月赴鄂豫皖蘇區,歷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的團長、師長。翌年因負重傷秘密到上海就醫,曾向魯迅介紹鄂豫皖紅軍鬥爭事跡。1933年3月被捕,嚴正拒絕蔣介石的誘降。經營救脫險後到中央蘇區,任彭(湃)楊(殷)步兵學校校長。長征中任幹部團團長,曾率幹部團一部搶占皎平渡,使第一方面軍主力順利渡過金沙江。到達陜北後任第1軍團第1師師長,參加瞭直羅鎮、東征、西征和山城堡諸戰役。1937年2月,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兼任第一隊隊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第129師第386旅旅長,率部開赴太行山區,參與神頭嶺、響堂鋪、長樂村等戰鬥指揮,繼又轉戰平漢鐵路中段、魯西北和冀南平原。1940年任太嶽軍區司令員,翌年任太嶽縱隊司令員,參與領導創建晉冀豫抗日根據地。1943年11月赴延安,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1945年6月被選為中共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抗日戰爭勝利後,率太嶽縱隊(後改晉冀魯豫軍區第4縱隊)參加上黨戰役。1946年7月後,率4縱隊和太嶽軍區部隊轉戰晉南,六戰六捷。在臨汾、浮山地區殲滅國民黨軍胡宗南部主力第1旅。1947年8月與謝富治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一部,強渡黃河,進軍豫西,開辟豫陜鄂解放區,配合劉(伯承)鄧(小平)和陳(毅)粟(裕)野戰軍,在中原地區進行戰略進攻。淮海戰役中,率中原野戰軍第4縱隊,協同友鄰部隊在徐州以南切斷津浦鐵路,參加圍殲黃維兵團。1949年任人民解放軍第4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指揮所部橫渡長江,解放南昌,執行遠距離、大迂回、大包圍的戰略方針,入粵追殲逃敵,直插雷州半島,切斷白崇禧部海上退路,協同兄弟部隊進行粵桂邊戰役。繼又西進千裡,直抵雲南邊陲,指揮滇南戰役,消滅企圖逃出國境的國民黨軍2萬餘人。1950年2月,進駐昆明,先後任西南軍區副司令員、雲南省人民政府主席、雲南軍區司令員。1950年7月,應邀赴越南民主共和國,幫助越南軍民進行抗法戰爭,取得邊界戰役勝利。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先後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司令員兼第3兵團司令員、政治委員。1952年6月回國,任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院長兼政治委員,培養瞭一批國防科技人才。1954年10月任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和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58年9月兼任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1959年9月任國防部副部長。曾被選為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1961年3月16日病逝於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