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後期,新四軍在江蘇省淮安縣東南車橋地區,對日偽軍進行的進攻戰役。1944年春,華中日軍調整部署,收縮兵力,放棄次要據點,企圖加強機動作戰能力,繼續對抗日根據地進行“擴展清鄉”。新四軍第1師師長兼政治委員粟裕,遵照中共中央關於抓緊時機、發展和鞏固抗日根據地的指示精神,為打破日軍“清鄉”計畫,改變蘇中地區鬥爭局面,溝通蘇中與淮北根據地的聯繫,決心發起以奪取車橋地區為目標的攻勢作戰。車橋是蘇中和蘇北聯繫的樞紐,是日軍第65師團和第64師團的接合部,僅有日日軍1個小隊和偽軍1個大隊據守,比較突出孤立。據此,第1師集中5個多團的兵力,組成3個縱隊,在人民群眾支援下,采取攻點打援的戰法,以1個縱隊奪取車橋,2個縱隊在外圍打援。

車橋戰役

  戰役於3月5日1時發起。擔負主攻任務的第7團采取遠距離奔襲手段,避開外圍據點,猛撲核心據點車橋鎮,在炮兵大隊支援下,僅25分鐘就突破土圍。經1晝夜激戰,摧毀碉堡50餘個,突入該鎮,全殲偽軍。負隅頑抗的日軍,於6日晨乘隙逃竄。車橋被攻,駐淮陰、淮安等地日軍第65師團第72旅團大為震動,不顧新四軍第3師在北面漣水至車橋間的朱傢圩子展開猛烈進攻的威脅,乘裝甲車、汽車分5批馳援。擔任淮安方向打援任務的第1團及泰縣(今泰州)獨立團一部,在第52團(擔任曹甸、寶應方向打援任務)等部配合下,在車橋以西蘆傢灘一帶構築陣地,進行阻擊,迫使第1批增援日軍240餘人進入預設雷區,死傷慘重,阻擊部隊乘機奮勇出擊,又殲其一部。接著,對逐次增援的日軍數百人分別予以阻擊,迫其蝟集於韓莊;其中一部200餘人,繞開正面陣地,徒涉草蕩,企圖繼續增援車橋,迅即被圍殲於小馬莊。6日晚,在前線指揮的第1師副師長葉飛當機立斷,令第1團等部對韓莊日軍發起攻擊,展開白刃格鬥,將日軍大部殲滅。隨後,各部乘勝擴張戰果,至13日,相繼收復涇口、曹甸等據點10餘處,使淮安、寶應以東地區獲得解放。在戰役過程中,日人反戰同盟蘇中支部人員,勇敢地參加火線喊話,松野覺光榮犧牲。

  此役,共殲日軍大佐以下軍官460餘人(內俘24人)、偽軍480餘人,為華中新四軍殲滅戰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