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陸軍五星上將、戰略傢、軍事傢和資產階級政治傢。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任美國陸軍參謀長,戰後先後任美國國務卿(1947~1949)和國防部長(1950~1957)。

  1880年12月31日出生於賓夕法尼亞州尤寧敦鎮一個礦主傢庭。1902年畢業於佛吉尼亞軍事學院。在全班學員中取得最高軍階。1902~1903年在美國駐菲律賓的軍隊中服役。1903年11月回國後不久,到利文沃思堡步兵騎兵學院進修。1908~1910年在該院任教官官,軍銜為中尉。1913~1916年再次赴菲律賓服役,晉升為陸軍上尉。1917年隨軍赴法,任美國遠征軍第一師作戰處處長,參與制定美軍在法的作戰計劃。1918年被提升為第一軍作戰處處長。1919~1924年在華盛頓任陸軍參謀長J.J.潘興將軍的高級助手。1924~1927年任駐華美軍第15步兵團團長。在華期間,他學會漢語,對當時的中國政局有所研究。1927~1932年任佐治亞州本寧堡步兵學校教育長,1936年晉升為準將。1938年先後任陸軍參謀部作戰計劃處處長、副參謀長。1939年春,被F.D.羅斯福總統提升為代理陸軍參謀長。

  1939年9月1日,馬歇爾宣誓就任美國陸軍參謀長。上任後,立即決定大力擴充軍備,全國實行義務兵役制,國民警衛隊服現役,美國陸軍由歐戰初期的10多萬人,迅速增加到1945年的830萬人。他大膽地把一批有才能的軍官提拔到重要領導崗位,最早提出“一旦美、英跟德、日兩國作戰,應該集中力量首先對付德國”的軍事戰略;一直主張盟軍橫渡英吉利海峽,在西歐開辟歐洲第二戰場,竭力反對W.L.S.丘吉爾的巴爾幹方案。他多次飛往倫敦,說服英方接受諾曼底登陸方案。籌劃指揮盟軍在太平洋、歐洲以及北非和意大利3大戰場的所有軍事行動,成為羅斯福和H.S.杜魯門兩位總統的主要軍事顧問和反法西斯戰爭的組織者。1944年12月,升為五星上將。1945年11月21日退役。

  1945年12月至1947年1月,馬歇爾以總統特使身份來華,“調解國共軍事沖突”,支持國民黨政府發動內戰。國務卿任內,堅持以歐洲為全球戰略重點、視蘇聯為美國首要敵人的外交路線。在推行杜魯門主義、制定馬歇爾計劃和建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過程中,扮演瞭重要的角色。國防部長任內,爆發朝鮮戰爭。他從歐洲第一的戰略出發,進一步加強北大西洋聯盟,反對把戰火擴大到中國大陸。支持杜魯門總統罷黜D.麥克阿瑟將軍,褫奪其指揮權。

  1953年12月,由於推行馬歇爾計劃,他本人成為榮獲諾貝爾和平獎金的第一位職業軍人。1959年10月16日,馬歇爾病逝,終年79歲,安葬在阿林頓國傢公墓。為瞭紀念他,1964年在弗吉尼亞州列克星敦建立馬歇爾研究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