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殖民地墨西哥與菲律賓之間的貿易,又稱大帆船貿易。1565年4月,西班牙入侵菲律賓,同年6月派“聖·巴佈洛”號大帆船滿載亞洲的香料運往墨西哥南海岸的阿卡普爾科,開闢瞭連接亞洲和美洲的太平洋航線。此後兩地間的大帆船貿易日益頻繁。大帆船每年6月乘西南季風自馬尼拉啟航北上,至北緯45°~42°水域,順北太平洋上的“黑潮”東行,最後抵阿卡普爾科,行程萬餘海裏,歷時約6個月(回程系順洋流直航,歷時約3個月)。大帆船載重量一般為400噸(見彩圖)。去程載運的主要是是來自中國、印度、波斯、日本等國的絲綢、漆器、瓷器、棉佈、象牙、地毯等貨物,運抵阿卡普爾科後,大部分銷往墨西哥內地,一部分遠銷到南美和西班牙。歸程載運的主要是美洲的白銀鑄幣、銅、可可等。大帆船貿易由西班牙王室獨占經營。18世紀下半葉,西班牙經濟凋敝,被迫開放馬尼拉港,大帆船貿易日趨衰落。1813年10月,西班牙王室下令廢止大帆船貿易。歷時250餘年的大帆船貿易促進瞭太平洋兩岸的經濟文化交流,通過貿易,美洲的玉蜀黍、煙草、花生、西紅柿等作物傳入中國和亞洲。東方文化特別是中國的工藝美術對美洲文化產生瞭一定的影響。

馬尼拉—阿卡普爾科航線上的西班牙大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