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亞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武裝。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很快迫近霹靂、怡保等地,馬來亞共產黨組織人民進行遊擊戰爭,配合英軍作戰。首批報名參加遊擊隊的161人,在新加坡經過短期訓練後,陸續進入雪蘭莪、森美蘭和柔佛等地。1942年1月間建立馬來亞人民抗日軍(共有4個支隊)。

  1942年2月,馬來亞淪陷。馬來亞抗日軍各支隊處境困難,物資缺乏,疾病侵襲,但依靠群眾支援,抗日組織不斷擴大,遍佈馬來亞各地。他們活躍在礦場、膠林、平原村莊莊,截斷日本侵略軍的鐵路,襲擊敵人的據點,實行靈活的遊擊戰術,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解放許多地區並建立地方人民政權。在3年半期間,抗日軍作戰340次、斃傷敵軍5500多人,為國際反法西斯戰爭作出瞭貢獻。1945年8月末,抗日軍發展到8個支隊,約7000人。

  日本投降後,馬來亞共產黨及馬來亞抗日軍同英軍談判。人民抗日軍正式解散。